黄帝内经寒伤形,热伤气之正解

正确理解《黄帝内经》的含义是学好中医的必经之路,然而文字古奥,很多人就放弃了学习经典,当代医学院的中医基础理论已经脱离了经典的学习,本末倒置,不知源流,背了很多的方子和理论,博士毕业却不会看病,良可叹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段让很多朋友不理解的一段原文。

《阴阳应象大论》原文如下“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1.寒伤形,热伤气

很多人把这里的形理解为形体,说寒邪可以伤人形体,貌似很说得通,其实是不对的,这里的形指的是“津液一类物质”,为什么说这里是津液呢?其实是和后面的热伤气相对应,寒为阴邪,伤人阴津,热为阳邪,伤人阳气,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形为阴,寒为阴,故寒伤形;气为阳,热为阳,故热伤气。

2.气伤痛,形伤肿

这里的气伤有两个含义,一是气受伤导致气不足,二是气受伤导致不通畅,这也就是后世一直讲的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形伤即津液受伤,津液受伤则水液代谢失常,即寒邪所伤,水液不化,故肿,这里指的是浮肿。

从上文可以看出,寒邪为阴邪,伤人津液,热邪为阳邪,伤人阳气。很多学习中医的朋友存在一个误区,即觉得寒邪为阴邪,就应该伤人体之阳,不伤人体之阴,热邪为阳邪,就应该伤人体之阴,不伤人体之阳,这是不正确的观点。邪气伤人体正气是对的,寒为阴邪,伤阳是正确的,可虽然寒为阴邪,但是也伤人体之阴;热为阳邪,热伤阴是对的,可虽然热为阳邪,但也伤人体之阳。这就是同气相求。所以内经才说寒伤形,热伤气。

大家最好理解的就是暑热伤气,暑热为阳邪,不仅伤阴津,可还伤人体之气,我们常用的清暑益气汤就是清暑热同时加以补气之品。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燥邪伤阴津,所以燥邪为阳邪,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上文明显可见寒也伤人体之阴,但是寒不是阳邪是阴邪。

读过伤寒的应该听过“风伤卫,寒伤营”这句话,当年学习伤寒时候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风是阳邪,卫是阳气,为什么阳伤阳呢?寒为阴邪,营为阴津,为什么阴伤阴呢?不应该风伤营、寒伤卫才合理吗?甚至还怀疑是不是书籍编错了,可再学习内经时候就理解了,其实经典从来没有说过只有寒邪才伤阳,只有阳邪才伤阴,很多时候同气相求,阴伤阴,阳伤阳,可见伤寒和内经是一脉相承的。

3.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说明患者先出现痛的症状,后面出现浮肿现象,这是气先伤,然后阴津受伤,是气阴两伤,不是气把人体形体伤了,这么理解是错误的。患者先出现浮肿,其次出现疼痛症状,是先津液受伤代谢不利,然后出现阳气受伤而通的情况,是形受伤在前,气受伤在后,形气两伤,不是形体伤了人体之气这么理解。

经过上文的分析,想必你已经理解了这段话的本意了吧,是不是和从前理解的有所不一样,那是因为我们偏离了经典学习,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经典学习,提高疗效,而不是为了适应当代潮流,而偏离了中医核心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hl/16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