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基本常识 > 张仲景师医圣心法之伤寒论 >
张仲景师医圣心法之伤寒论
一、节气正常情况下,外感之病邪于六经络的走向及病症:
正常节气下,因外邪导致身体生病有三种情形,都是太阳经先受病。分别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
太阳中风:在人体出汗的情况下,受到风吹着凉得到的感冒。经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名为中风。”此为太阳中风范畴的主症状。又称桂枝汤证(汤证分析另文详解)。
太阳伤寒:因天气突变、气温骤冷或遭遇雨淋、风雪等而得到的身体不适。经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或呕逆(肠胃不好者),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为太阳伤寒的主症状。又称麻黄汤证(汤证分析另文详解)。
太阳温病:在劳动或激烈运动大汗淋漓、体液大量流失的情况下着凉而得到的感冒。经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为太阳温病的主症状。又称葛根汤证(汤证分析另文详解)。
上三种情形的共同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邪于人体的走向路径如下:
(一)、肠胃功能好、体质强健之人:止于太阳经中,稍出点汗,自身体能将病邪化解。
病症:受风寒后感觉皮肤有点紧绷、痒痒的、有点累。
(二)、肠胃功能不够强、体质稍差者:若病邪没能在太阳表经及时化解,或传入阳明经中即病邪进入胃腑中。如传入阳明经,病邪就不会再往内传到经,就到此阳明经为止。故“阳明无死证”,因其经不再传也!
阳明病只有二症:
一是阳明经热无胃口、发烧高热、口渴,大便正常…为白虎汤证(汤证分析另文详解)。
一是阳明腑热即便秘:拒按,因按其腹部痛。便秘有两种:有排屁为燥矢堵在小肠,为小承气汤证;不排屁,腹部鞭硬,天枢穴压痛的是燥矢堵在大肠,为大承气汤证(汤证分析另文详解)。
(三)、太阳表邪没能及时化解,或因肠胃功能差、体质不好,或因忧郁忧虑等心情不好,或因饮食不当吃坏肚子等引表邪下陷,传入少阳经即半表半里的三焦淋巴系统。在少阳经期间若病邪不能及时化解,则传入太阴经即脾肺经中;如病邪再不解,则又传入少阴经即心肾之经;若病邪仍能不化解,就进入人体的最深层——厥阴经即肝经。
二、节气反常引发邪气中人而染病,此为时疫俗称瘟疫。时疫的特点是:染病者症状相同,且具有传染性。
仲景先师在每个层面包括时疫(瘟疫)都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其中太阳病篇章占了《伤寒论》的六成,详细剖析得太阳病邪后会碰到的种种情形及其治疗方子,包括治疗过程开错药或者病人服药方法错误服药过多、过少或者病人自身还有其它疾病如肠胃不好、体湿过重、咳嗽、贫血(亡血家)、流鼻血(衄家)、体虚多汗牛(汗家)、长疮(疮家)、淋家等或者遇到酒鬼(酒客)或者饮食不当吃坏肚子等等。仲景师思虑得如此仔细缜密就是希望民众能尽快把病邪尚在最浅表的太阳经时排解殆尽,不让病邪进入内部腑脏搞破坏,还广大民众以健康,远离疾苦!
仲景先师仁心仁术心系百姓,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可谓用心良苦,不愧是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