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堂解读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学习本条经文重点在表里兼证。“73条描述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条是针对一部分人群,在辛酉,癸酉术数日生病,会出现汗出而渴的情况,使用五苓散和解。

《伤寒论》的74条呢?针对的人群有异,发病的术数时间和临床表现的也不同,和解的方法却相同。“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中风发热为表证。如果是表证为主,当先治标。“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太阳病邪可乘里有失调而内传,导致病证演变以里证为主。这句话重点体现在“烦”字上。不烦,邪在表,烦,邪气入里。“有表里证,”明确的指出,表里证同在。辩证时注意的是是里证重还是表证重的问题。“渴欲饮水,”口渴能喝水,表示里面热,纳水进入后不吐,胃燥精亏的表现。“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口渴想喝水,纳入水后,却吐水,说明胃不燥精不亏,是停积不散,饮而吐水。仲景辨水气证,若是以上焦水气证为主,虽口渴但不欲饮水;若是以中焦水气证为主,则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若是以下焦水气证为主,不仅饮水不解渴,更有小便不利,少腹满。在术数上分析是丁酉、己酉术数。常见于四之气。地支代表运气的气,地支为酉,为阳明燥金,金克木,年支克天干木运,气克运,为气盛运衰,为天刑;丁酉术数《内经》经文:岁四之气。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寒两降,民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丹,间谷宜稷,虽有寒邪,不能为害。己酉术数《内经》经文:岁四之气。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运土得位。太阳居之。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丹。间谷宜稷。虽有寒邪。不能为害。按照古人天地人三合为一的原则,人则在地之上,丁、申、子,那么得出的卦位是坤上坎下,师卦。按照古人天地人三合为一的原则,人则在地之上,己、寅、子,那么得出的卦位是坤上坎下,师卦。

由此分析从《伤寒论》的68条到78条,患病的术数常见于五大术数: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常用的方剂有四首: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茯苓甘草汤)、调胃承气汤、五苓汤、栀子豉汤加减(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而出现临床的症状有十种,但万变不离其中,都在整理范围之内。

下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dwh/14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