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饮食调理 > 台风来了,中隐士要严防这些传染病 >
台风来了,中隐士要严防这些传染病
台风来了,中隐士要严防这些传染病
8月1日,台风“妮妲”逼近我市,我市已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增加产生传染病的风险。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广大市民,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洪涝灾害容易引发哪些疾病?1霍乱2甲肝3戊肝
4伤寒5副伤寒6细菌性痢疾7其他感染性腹泻8手足口病9钩端螺旋体病
10流行性出血热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1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进食水果前应洗净或削皮,避免“病从口入”;外出回家后、接触脏东西后、饭前便后,记得都要用肥皂和干净的水洗手。2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和勤晒衣被,尽可能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并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儿童出现发热、医院进行规范诊治。3尽可能减少与洪水接触的机会,不要光脚涉水,更不要在水中游泳、洗衣;必须下水作业时,最好穿长筒胶鞋等,避免感染。如果涉水,回家后一定要用水洗刷双脚和擦干,涉水的鞋子也最好洗干净和晒干再穿。
4注意个人卫生和做好个体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打扫鼠类及其排泄物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特别要注意戴口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避免皮肤破损,一旦有破损要及时消毒包扎。野外活动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5防鼠灭鼠,可应用化学药物或捕鼠笼等物理方法灭鼠。
相干疾病扼要介绍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发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
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水、食品受粪便污染可引发爆发流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及苍蝇蟑螂等媒介的机械性携带可引发传播。
临床表现:
病发后会出现剧烈的上吐下泻,排“米泔水”样便;如出现脱水,医治不及时可能会致使生死亡。
甲肝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以肝脏伤害为主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较前者多。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品、蔬菜、玩具等可以引发流行。水源或食品受污染可致爆发流行。
临床表现:
以疲乏、食欲消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份病例出现黄疸。
戊肝
由戊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以肝脏伤害为主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较前者多。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品、蔬菜、玩具等可以引发流行。爆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而至。
临床表现:
以疲乏、食欲消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份病例出现黄疸。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品受污染可致爆发流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及苍蝇蟑螂等媒介的机械性携带可引发传播。
临床表现:
延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等。部份病例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副伤寒
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发的一组细菌性传染病。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
临床表现:
副伤寒甲、乙与伤寒的表现极其类似,但病情相对较轻,病程也较短;副伤寒丙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起病急,寒战、体温迅速上升,热型不规则,热程周,出现迁徙性化脓病灶时,病程延长,以肺部、骨骼及关节等部位的局限性化脓灶较为常见。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发的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
包括急性、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品受污染可致爆发流行。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可伴随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
由各种细菌或肠道内病毒引发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
患者、携带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和人-人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以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但少数可产生严重并发症乃至致使死亡。
手足口病
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传播途径:
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使死亡。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发的人畜共得病。
传染源:
主要为野鼠和猪。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到受染动物排出到环境中的钩体而至:带有病菌的老鼠或猪经尿液排出大量的钩端螺旋体、污染周围环境;暴雨或洪水会淹没鼠洞等被污染的环境,然后大量病原体随洪水四周飘流;当人们接触疫水时,就会接触到钩体,钩体可穿越皮肤、黏膜(特别是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人体。进食受鼠尿污染的食品和水,亦可感染。
临床表现:
病发急、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以腓肠肌特别明显,伴随明显触痛)、全身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触痛、结膜充血。严重的还会造成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损伤,并危及生命。
流行性出血热
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染源:
主要为鼠。
传播途径:
暴雨和洪水,会迫使鼠类逃离原来栖息地向高处转移,居民区便成为家鼠、野鼠逃生地,鼠和人群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接触传
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
主要为患者。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传播,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或“患眼—水—健眼”。如果眼睛接触了被污染的脏水,或手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再去揉眼睛,就容易被感染。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发红、流泪,“眼屎”增多。病人感觉眼睛刺痒、有异物感或炙烤感、怕光、不容易睁眼。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与您携手,
共筑健康长城!
长按,辨认
北京中科医院坑中科医院专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