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饮食调理 > 张仲景送给世界的礼物寒热 >
张仲景送给世界的礼物寒热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_4506374.html
《伤寒论》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周易》发展而来的,本质上没离开象数理三个因素,切入现象,整理现象变化发展过程,以及探索现象背后蕴含的道理,是《伤寒论》的基本要义。
热则奔放,寒则蜷缩,寒热是八纲辨证之二,也是《伤寒论》主要探讨话题。医圣张仲景笔下的寒热,是动态的,有层次的,具有趋向性,与人的情绪、行为,以及生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脉浮而迟,表热里寒”,说的就是寒热与脉搏的关系,以及失去常态的自我身觉。
趣舍不同,静躁万千,事物的盈虚变化,看起来气象万千,五彩缤纷,终离不开寒热、表里、虚实,以及阴阳,比如,“脉浮而迟,表寒里热”,实质就是《周易》中的《睽》卦,说的是心阳不潜,阳浮越在表的一种现象。
两面性是事物的基本特征,脉迟、脉数等等都是描述事物特征的词汇,比如,“脉浮而迟”中的“迟”,就是一息脉动小于5次的描述词语,与脉数是相对的,都是针对一息脉动五次来说的。
人简单两笔,撇代表人体组织学,捺代表组织行为学,传统文化用五行代表组织关系,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学,比如“水生木”,或者说恐生怒等等,用生理现象来说,就是液化现象,留下热量,排除尿液的生理问题,也就是小腹温热的根本原因。
天地交合,生养之道,人的活力,在于小往大来,《周易》中的《泰》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医圣张仲景一而再、再而三告诉大家小腹温热感的原因,比如,《伤寒论》中的“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说的就是小腹寒的一种现象,《伤寒论》中的胃是现代所谓的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