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科普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预防早知道 >
科普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预防早知道
每年4月~10月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因为这几个月气温较高,气温上升之后,引起消化道疾病的细菌、病毒都开始活跃,腹泻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应从现在开始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等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肚子”。但每个人都会因为感染的病原体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部分病原体在人体内还会产生毒素,导致中毒、昏迷和休克,因此,“拉肚子”不是小毛病,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到就近的肠道门诊去就诊。
二、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症状
1、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起病突然,剧烈腹泻。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偶有腹痛)。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大便呈黄水样,米泔水样,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肌肉痉挛(小腿痉挛)。
2、伤寒、副伤寒: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中毒型可急性发作,高热,并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4、感染性腹泻:由侵袭性大肠杆菌、肠产毒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的炎症性或分泌型腹泻。其临床表现,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部分患者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甚至休克等。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四、夏秋季为何易患肠道传染病
1、夏秋季气温高,适合病菌生长繁殖。条件适宜时,一个细菌经过一昼夜,能繁殖出几亿到几十亿个。剩饭剩菜保存不当,很容易受细菌污染而腐败变质;吃制作不卫生的凉拌菜、冷拌面和未经洗净消毒的瓜果,都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2、夏秋季气温高,身体要加强散热,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胃肠血管相对收缩,流经胃肠道的血液减少,胃肠道的抵抗力相对减弱,病菌一旦随不洁的饮食进入胃肠道,就很容易使人得病。3、天气热,出汗多,喝水多,冲淡胃酸,减弱胃酸的杀菌作用,吃喝不当,容易得病。有的人还喜欢喝生水,更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4、夏秋季苍蝇孳生,增加了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5、夏秋季台风天气增多,各种洪涝灾害增加了外环境被污染的机会。五、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剩饭菜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
2、不喝生水。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餐饮业从业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检,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4、增强身体抵抗力。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会对疾病的免疫力。5、在发生肠道传染病流行时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福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