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高庄主谈猪病规模养猪场生猪疾病流行动态及 >
高庄主谈猪病规模养猪场生猪疾病流行动态及
2、规模养猪场防控生猪疾病的策略
对规模养猪场的生猪疾病的防控应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养结合,综合防治”的观念,坚持“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是基础,疫苗与药物预防是手段,诊断与监测是保障”的理念。
2.1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特别是猪瘟、蓝耳病的免疫)
猪瘟的免疫:仔猪出生后吃初奶前超免,32日龄~35日龄二免,60日龄~70日龄三免;初产母猪配种前加免;经产母猪配种前加免。
蓝耳病的免疫:23日龄~25日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免疫;初产母猪配种前加免;经产母猪配种前加免。
2.2改变药物治疗的观念,实施药物预防的保健体系
通过制定养猪场完善、合理、科学的预防用药的保健方案,实施预防性用药,可有效地控制养猪场猪群细菌性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感染。
2.2.1仔猪的保健方案和仔猪的保健目的
仔猪三针保健:即在1日龄~3曰龄、7日龄、断奶前分别注射一针长效土霉素或氟苯尼考0.5毫升、0.5毫升、1毫升。
仔猪断奶前后一周在饲料中添加超氟粉、替米考星或阿莫西林+支原净+强力霉素。
仔猪保健的目的:帮助初生仔猪增强抵抗各种细菌性肠道病,如仔猪黄白痢、胃肠炎等;预防喘气病、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萎缩性鼻炎等;预防断奶仔猪拉痢,保证仔猪良好的增重率;预防仔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高热性疾病;预防因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引起的二次感染;提高仔猪成活率。
2.2.2母猪的保健方案和母猪的保健目的
后备母猪:配种前10天,在饲料中添加超氟粉,连续饲喂5天~7天,可有效地净化支原体、沙门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体,同时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妊娠母猪怀孕中期(50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连续饲喂5天~7天;母猪产前、产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支原净,可预防母猪无乳症、子宫内膜炎、产后热、附红细胞体病、仔猪黄白痢,以增强母猪的健康状况,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哺乳母猪在停奶前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可有效预防母猪乳房炎,并可有效地改善母猪下次发情。
2.2.3育肥猪的保健方案和育肥猪的保健目的
根据养猪场生猪的发病规律提前1周~2周用药,如80日龄和日龄的生猪,可在饲料中添加超氟粉或土霉素,连续饲喂5天~7天,可有效预防14周龄和18周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仔猪副伤寒、气喘病、胸膜肺炎的发生等。
2.2.4其他猪群的保健方案和保健目的
后备猪或无母猪群的养猪场的保健方案:后备猪在第12周龄,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连续饲喂5天~7天,18周龄,在饲料中添加清热借读的中药剂,连续饲喂5天~7天。养猪场在引进商品猪或后备猪的当天,即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或超氟粉和维生素,观察一周后用猪瘟疫苗或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加强免疫,同时用伊维菌素驱虫一次。
2.3改善养猪场的环境条件,提升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改善养猪场的环境条件,提升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场外的疾病传入,降低养猪场原发性疾病的感染率,杜绝或减少其他疾病继发性感染的几率。同时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减少和杜绝应激因素,避免降低猪群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使用一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营养素,并加强对饲料来源(如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等)污染的生物因子的监测力度。
此外,要加强疫病诊断与检测,摸清养猪场多重感染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疾病的种类,建立养猪场完善、合理的监测方案,实施种猪场疾病净化,建立健康的种猪群,从而全面提升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
[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白癜风咨询网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