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文献柑橘黄酮抑菌作用研究中华中医药 >
文献柑橘黄酮抑菌作用研究中华中医药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刊》.10
摘要:
目的:观察柑橘黄酮的抑菌作用。
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柑橘黄酮的抑菌作用,对5种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测定。
结果:柑橘黄酮体外抑菌实验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作用最强;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次之。
结论:柑橘黄酮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柑橘黄酮;抑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正文:
我国柑橘资源非常丰富,柑橘皮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4类:黄烷酮、黄酮、黄酮醇和黄烷酮醇。它们一般以糖基化苷的形式存在。这其中黄烷酮的含量最多,黄酮含量虽低,但有很高的生物活性[1]。从植物中提取的黄酮是纯天然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无残留等特点,具有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点[2]。国内关于柑橘黄酮的抑菌作用研究尚未见报导,本实验采用的柑橘黄酮为大孔树脂法提取,其总黄酮的含量已测定。通过对柑橘黄酮的体外抑菌作用的测试,来进一步阐明柑橘黄酮作为医药和保健品的原料来开发新型的药物制剂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1材料与仪器
1.1药品与菌种
柑橘黄酮(CirusFlavonoids,Cf)由金华贝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大孔树脂吸附法从柑橘皮中提取),经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为12.3%[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er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paratyphiB)、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2培养基
所用干燥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提供。其余药品均为国产分析纯。
1.3仪器
LRH-A生化培养箱(广东医疗器械厂)、净化工作台(苏州安泰净化设备厂)、HTY-ó智能集菌仪(杭州泰林公司)、手提式电压力蒸汽消毒器YXQ.SG41-、PYP一次性薄膜过滤器(杭州泰林公司)、洁净工作室(金华市药品检验所内)。
2方法与结果
2.1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测定:试管稀释法测定(二倍稀释法)[4]
2.1.1菌液制备
取经37e培养18~24h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5种菌株(strain)的营养肉汤培养物作为原菌液;上述各菌液均用0.9%灭菌生理盐水进行10倍系列稀释,使最终菌液浓度为1
~cfu#mL-1。(最终菌液浓度均进行预试而确定)2.1.2供试液制备
柑橘黄酮用灭菌水制成0.1g#mL-1的溶液,采用集菌仪与PYP(一次性薄膜过滤器)除菌。
2.1.3测定方法
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分别加入上述已稀释好的菌液0.1mL,同时做空白对照。经37e培养48h后,观察结果,得各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2结果
结果见表1。柑橘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胞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0.g#mL-1,对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g#mL-1,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5g#mL-1。
表1柑橘黄酮水溶液的抑菌作用
注:/-0表示无菌生长,/+0表示有菌生长。
3讨论
抑菌实验的结果提示柑橘黄酮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机制可能与其含有酚羟基的苯环有关,酚类物质可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微生物细胞释放胞内成分引起膜的电子传递、营养吸收、核苷酸合成及ATP活性等功能障碍,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属于酚类衍生物,因而也具有以上特性[5]。从本结果可知柑橘黄酮水溶液对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抑制作用次之,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抑菌作用较弱。虽然柑橘黄酮中总黄酮的含量仅为12.3%,但抑菌活性较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柑橘黄酮的抑菌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柑橘植物资源,开发出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红,敖海,赵征.柑橘类黄酮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和开发,,24(1):18-20.
[2]陆蓓,叶灵静,颜文钦,等.柑橘黄酮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7(5):-.
[3]陆蓓,寿文虹,赵建英.柑橘黄酮中总黄酮及橙皮苷的含量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6(1):44-45.
[4]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5]谢鹏,张敏红.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保健,(12):35-37.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北京白癜风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