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四逆汤,源自伤寒论

一壶汉方

大家好,这里是一壶汉方。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方子——四逆汤

伤寒论

原文: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任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类方剂指的是《伤寒论》中以四逆汤为代表的加减诸方,包括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9个方证。

四逆汤

1.四逆汤 

是治少阴阳虚寒证的主方。少阴阳虚阴盛,邪从寒化,则使少阴之阳不能腐熟水谷与蒸化津液功能。因此,阴寒内盛则下利清谷;阳不化津,寒饮上停,以致干呕欲吐;阳虚阴盛,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使人手足厥逆;阳主寤而阴主寐,阴气已盛,阳气已虚故又可出现“但欲寐”和脉微细等证。治疗此证的原则,应扶阳而抑阴,温寒而回厥,方用四逆汤。四逆汤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所组成。其方义以生附子温少阴以扶阳,干姜温中焙土,以化寒湿,炙甘草补虚养正。以姜、附而挽回外散之阳。因其擅回阳治厥之功故名四逆汤。2.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主治少阴阳虚寒证所出现的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如绝。由于阴寒内盛而反拒阳于外,形成“里寒外热,又见身反不恶寒,面色赤等的“格阳”之证。夫少阴阴证,人皆可知,及至反常,则使人难辨。《伤寒六书》说:“如身不发热,手足厥冷,好静沉默,不渴,泄利腹痛,脉沉细,人共知为阴证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为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必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按至筋骨全无者,必有伏阴不可与凉药。脉呈洪大,按之无力者,重按全无,便是阴证”。以上提出的以脉是否禁按而辨阴阳寒热真伪,有其临床意义,故大可借鉴。通脉四逆汤的药物与四逆汤相同,所不同的其剂量比四逆汤为大。例如:附子为大者一枚,干姜也增加了一倍,所以,扶阳回苏的功效比四逆汤为大。另外,四逆汤还有加减之法,如针对“格阳”而面色赤者,则加葱九茎;若下利止而脉不出者则加人参二两等。

3.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是治疗少阴病的“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的阳气、阴液两虚之证。此证原为阳虚有寒的吐利交作,而导致体液大伤,故单用通脉四逆汤只能扶阳,而不能育阴,如单用阳药则又恐弱小之阴涸竭而亡。仲景巧妙地在原方基础上加猪胆汁半合,使之育阴以增液,且以有情之物直补体液,又不碍于阳气之衰,故一举两得,诚为上策,如果找不到猪胆汁,亦可用羊胆汁代替。4.四逆加人参汤 

是治疗少阴病阳虚及阴,阴阳两虚的病证。少阴阳虚有寒则下利清谷;下利过频,则使津液内竭。以致下无可下,不治自止。或因虚寒吐利,内伤血液,而脉搏不出;或者阳伤在先,而后出现津液不足,发生口干舌燥等证。四逆加人参汤,即四逆汤原方,另加一味人参所组成。方义在于用四逆汤以补少阴之阳,加人参补脏阴而续血脉。《神农本草经》载“人参补五脏”,因脏为阴,故人参有益阴通脉之功。陈修园在《长沙方歌括》中也说:“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为此,本方实有阴阳双补之妙。四逆加人参汤与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虽皆为阴阳双补之方,然加人参在于滋血复脉其力为缓,加猪胆汁在于续液留阴其势则急,而不可不知。5.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是治疗伤寒汗、下误施,以致阴阳俱虚,心肾水火,不得交通,以使阳不得阴济则心烦,阴不得阳煦则体躁的烦躁不安之证。茯苓四逆汤由茯苓、人参、生附子、炙甘草、干姜五药组成。方用四逆汤以扶肾阳,用人参、茯苓以扶心阴。此方心肾阴阳两补,则使心肾水火相交,而烦躁自可痊愈。

7.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服白通汤后,不但未奏效,反见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等证。这种药后反应:一方面说明阴寒太盛,对大热之药拒而不受其治,并更加激发寒邪之势,而变本加厉;另一方面也反映下利不仅阳气受伤,而阴液随之亦耗,白通汤虽扶阳而不能沃阴;阴液不复,则脉不出;阴不潜阳,虚热上浮,故干呕而烦。基于这两个原因,本证的治疗就不是辛热之品所胜任。而应白通汤中加入人尿和猪胆汁,以滋阴液而不片面,且此方苦咸寒反佐为用,使阴寒不格阳药,取得引阳药直入阴中的疗效。白通加猪胆汁汤即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人尿(一般用童便)咸寒益阴,猪胆汁苦寒滋液敛热,且两药均为有情之品,既能续已竭之阴,而滋将涸之液,又使阴阳不发生格拒,是属于“甚者从之”治法的具体运用。

8.干姜附子汤

治疗太阳病,下之后,复发汗,而使表里阳气受伤,以致阴气内盛。阳主昼,阴主夜,也就是白天阳气旺盛,夜晚阴气旺盛,此证在白昼阳旺之时,阳得助能与阴邪相争,故“昼日烦躁不得眠”;入夜则阴盛,阳虚无力与阴邪相争,故“夜而安静”。阳虚阴盛,病入三阴,故不见少阳病的喜呕,阳明病的口渴,以及太阳病的头痛等阳经病证。因其证为阴,故脉见沉微;阴盛于内,阳气有外浮之势,故“身有微热”,然未至大热汗出,而阳犹自持未至散,险象环生,治当急温、回阳为务。干姜附子汤即干姜、生附子两药组成。方义是用生附子、干姜大辛热之品以复脾肾之阳。况且,不用甘草之缓恋,使姜、附单刀直入,破阴消寒,招纳亡阳。此方要求一次顿服,收效更快为其特点。

9.附子汤

治疗少阴病,得之一二日,不发热而背部恶寒。背为阳之府,恶寒反映了阳气大虚;此证病发于阴,寒邪入里,阳虚而阴盛故“口中和”;阳虚不温四肢,所以,手足发凉;阳虚寒盛,寒邪不化,故见身痛,骨节疼痛。附子汤由炮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组成,方用附子温肾以扶阳气,人参补脾以培脏真;茯苓、白术既可协附子以驱寒湿;又可佐人参以崇脾气;芍药和血、敛阴,既可去痛,又监附子之悍。此方脾肾双补,扶阳消阴,为固本祛邪的代表方。

食疗推荐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食谱推荐:

花旗参乌鸡汤

:乌鸡一只,克左右,花旗参少许,红枣,4-5颗,桂圆肉,2颗,姜片,枸杞10-20颗。

:1.器皿要求:瓦罐,洗净,放入可以淹没乌鸡的水量,煮沸,放入乌鸡1只继续煮沸,倒掉水,去腥味。2.重新换上新鲜的水,放入乌鸡、花旗参、红枣、桂圆肉、姜片、枸杞,大火煮1小时,文火1小时。:补气;活血;滋阴养颜。:乌鸡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花旗参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降火、健脾润肺、培补真元的作用。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解酒提神,适用于睡眠不足、口干咽干、肝火上炎,气阴两虚之症状。

红枣桂圆姜茶

:姜片3-4片,红枣2颗,去核桂圆2-3颗。

:1·统统放到锅里,按需倒入水,(或者可以泡一会)2·然后就用小火慢慢煮吧,开了以后就会闻到一股浓浓的姜味。

:补中益气,温润补脾。

: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莲子煲猪肚

:猪肚1个,去心莲子50粒。

:猪肚常法洗净,装入泡发的莲子,扎口,入锅中文火炖熟透,取出待凉,将猪肚切丝与莲子共加麻油、葱花、姜丝、蒜泥、盐、味精等调料拌匀,佐餐。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佐料。:温润补脾,补中益气。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猪肚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虚损,健脾胃。用于虚劳羸瘦,劳瘵咳嗽,脾虚食少,消渴便数,泄泻,水肿脚气,妇人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zz/16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