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解读伤寒论密钥之第2122条 >
解读伤寒论密钥之第2122条
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条: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这两条其实是一条。太阳病,当以汗解,若下,当属逆治,此时,患者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脉促胸闷,说明表未解,饮逆于上焦,因为已经使用下法,伤了津液,不可再用麻黄攻表,用桂枝汤补津液解表。但是有饮逆于上焦了,去掉芍药的酸敛作用,使得整个方子更偏于辛温解表的作用。
那么我们说太阳病,下之后,属于逆治,当仍有表不解。太阳病下之后,出现很多症状,在伤寒论中占据很多条文,这时候需要分清表里的偏重以法治之。表偏重气逆的比如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予桂枝汤”。这里是气逆,桂枝呢?可以降气的冲逆,因此说可予桂枝汤。那么气逆重的就要再加桂枝了,比如: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表偏重饮逆的,就是21条,出现脉促、胸闷,去掉芍药。里偏重的,比如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这里是里热重表轻。诸如此例,不再赘述。那么从这里,我们知道,不管是气上冲、胸闷、微喘等等,都是处于上焦,都需要解表为主。
这里解释一下脉促胸满。胸满其实也就是胸闷,像不像冠心病的症状?《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胸闷、胸痛是因为“阴弦”,就是下焦虚寒水饮上逆冲胸,因此胸闷、胸痛。脉促不是说数中一止,而是寸脉盛,本条寸脉盛的原因是表未解,为什么说脉促不是说数中一止?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从这两个条文知道脉促是邪盛于上焦的反应。
22条说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微寒是脉微而恶寒,意思是桂枝汤证,胸闷,脉微而恶寒,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这里是到了少阴的中风,少阴中风用的是桂枝加附子汤,这里多了胸闷,饮逆上焦,也是需要去掉酸敛的芍药。
《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是苦酸寒,苦寒是泻的,所以才能治疗邪气腹痛,本就是苦寒之药下后饮逆所致胸闷,自然芍药也就不能用了。酸寒是助湿的,上焦本有水饮,更不能用。
为便于记忆方歌,以下选取陈念祖《长沙方歌括》桂枝去芍药汤及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歌: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