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全民战疫是什么样子两汉民间应对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921/4478461.html

疾疫流行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气候因素、自然灾害、军事战争、特殊地理环境、社会陋俗、统治阶级治理不当等因素。其中气候因素、自然灾害、军事战争、以及特殊地理环境最容易引发疾疫,而社会陋俗与统治阶级治理不当等因素,对疾疫的新一轮流行提供了条件。

在科技发达,文明昌盛的今天尚且苦于疾疫带来的伤痛,那在两千多年前的两汉时期,人们面对疾疫爆发又是怎样自救的呢?

面对两汉时期的疾疫流行的局面,当廷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战疫”责任。虽然政府是防治疾疫的主要力量,但是民间力量对疾疫的防治也起到了补充辅助作用,民间力量关于疾疫防治也作出了不小贡献。民间应对疾疫的措施有宗族救济,医者救济,方士、道士、僧侣救济,以及普通百姓的自我救治等。

一、宗族救济

《尔雅·释亲》云:“父之党为宗族”。可见,宗族不包含由婚姻关系而衍生的母族以及妻族。汉代史籍中常有“九族”一词,此词即可指代宗族,同时又包含了宗族范围。宗族是后人尊敬的祖先,宗族具有互相帮助,共济困难的职责。

由于史籍记载偏向于官方,故民间宗族事迹的记载就较少,而关于两汉宗族防治疾疫的记载就寥寥数语。虽然古籍关于应对疾疫的记载仅有几例,但并不能否认宗族对疾疫防治没有起到作用。

在收成不好的荒年,宗族能集中力量去帮助粮食短缺的族内人员。染疫而亡的宗族人士,宗族人员也会替他们收尸并埋葬。上述举措,能避免宗族人员因饥荒而引发饥疫,也能避免尸体腐化而导致疾疫蔓延。

二、医者仁心

东汉中后期,气温较低,故多发风寒。张仲景在其书的序言中谈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所在的宗族因为伤寒,死伤惨重。张仲景遂因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zz/15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