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SOP文件肥达氏反应检测的操作规程及 >
SOP文件肥达氏反应检测的操作规程及
目的:规范肥达(Widal)氏反应检测的操作范围:检验科免疫实验室责任人:免疫实验室专业组长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测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鞭毛(H)抗原和菌体(O)抗原,甲、乙丙三种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的诊断菌液,与被检血清进行细菌凝集反应,如被检血清中有抗体存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为阳性。试剂:包括伤寒H、O,副伤寒甲、乙、丙共五种。每毫升含70亿个菌,使用时以生理盐水稀成每毫升含7亿个菌的悬液备用。标本收集:1、最好使用新鲜血清样本,如需保存,可置2-8℃冷藏48小时或-20℃冷冻4周。2、避免使用溶血、浑浊或脂血样本及反复冻融样本。操作步骤:1、排列小试管5排,每排8支(6支亦可)。2、取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9.5ml及待检血清0.5ml混合,成为1:20稀释血清。3、每排第一管内加1:20稀释血清1ml。4、从每排第2管开始,至第8管每管加生理盐水0.5ml,自第1管开始,吸取0.5ml,依次对倍稀释至第7管。每排最后1管不加稀释血清,作为菌液对照。5、加诊断菌液,第1排每管加入伤寒杆菌“H”0.5ml;第2排每管加入伤寒杆菌“O”0.5ml;第3、4、5排分别依次加入副伤寒杆菌甲、乙、丙菌液每管0.5ml。于每排第1管分别用记号笔写上“H、O、甲、乙、丙”标记后,将试管架充分振荡,使菌液与稀释血清充分混匀,此时被检血清最终稀释度为1:40、1:80、1:~1:。置37℃水浴箱内16—20小时后,取出观察结果(先勿摇动,观察管底细菌凝集现象。然后,轻摇,观察有无絮状或颗粒状凝集)。结果判定:血清的凝集价是以血清最高稀释度能发生明显凝集现象者,并按此凝集价作出报告。临床上应以二次标本(病程早期及恢复期或中期)的血清凝集价有无明显上升,作为新近感染该病的指征。单份血清凝集价应达到1:以上者,才有诊断上的参考价值。注意事项:1、应在光亮处先观察管底凝集状态,然后轻轻摇动判定结果,不能激烈震荡。2、菌液有摇不散的凝块时,不能使用。3、菌液保存于2—8℃暗处。4、应在标签载明的有效期内使用。参考范围:通常认为“O”凝集价在1:80以上;“H”凝集价在1:以上;甲、乙、丙副伤寒杆菌“O”凝集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临床意义: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1、H及O效价均增高时可诊断为伤寒,O及A、B、C(其中之一项)效价达1:80以上时,可诊断为副伤寒甲或乙或丙,如效价随病情逐渐上升,诊断价值更大。2、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后才出现肥达氏反应,第一周内阳性率为50%,第四周可达90%。3、单H凝集价升高而O不高者,可能①曾接受过伤寒菌苗接种;②患过伤寒;③另外少数伤寒患者因O凝集价被Vi抗原影响不增高,仅H凝集价高;④其他沙门氏菌感染。4、曾预防接种过伤寒混合疫苗,再感染伤寒时,H与O凝集价上升较快,但在疾病恢复时,凝集价并不太高,因为预防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再感染时病情缓和。5、过去曾接种过伤寒菌苗或患过伤寒近期又感染流感、布氏杆菌时,可产生高滴度的H凝集素及较低的O凝集素,此系回忆反应。6、一般应取双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作对比,如呈四倍以上增长则价值更大,凝集素如明显上升,是新近感染伤寒的指征。
●新冠操作人员理论培训,试题及答案汇总
●检验图谱
检验科学习培训实用图谱汇总
●检验课件
检验科学习培训实用课件汇总
●检验职考
临检血液学高频考点汇总
●检验职考
免疫学历年真题高频考点汇总
有用,就点一个“在看”吧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