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4748条,太阳病衄血而解,人体

47,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象浮紧,无汗、发热,身体疼痛,病情迁延八九天而不除,表证症候仍然存在的,表证仍在,暗含着患者还有恶寒的症状。仍应当用发汗法治疗,可用麻黄汤主治。这条可以和前面的24条互参。

24,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的自然病程是六七日,得了太阳病八九天时,表证仍在的说明病邪没有传变。这时要脉象和症状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正邪情况。24条的三种情况都是患者正虚邪少,46条的两种情况是表邪较盛,正气不虚。

第一种情况是病情相对轻微的。服了麻黄汤以后,会出现心中烦躁、闭目懒睁的症状,但是患者的这些症状以及表证,不久后会汗出而解。由于表邪较重,服药后不能马上汗出,需要正气蓄积到一定程度才能出汗。心中烦躁、闭目懒睁,是正气趋向体表,正邪交争,而汗不得出时的表现。这原文中“微除”两个字,有的注家解释为表邪稍微解除,这是错误的解读。此处的“微”是与后面的“剧”是先对的,指的是病邪的轻重。

第二种情况是表邪严重的。服用麻黄汤后,人体正气趋向体表,但是表邪太重,患者汗不得出。人体体表的营卫气血壅盛,不得汗出输泻,气血蓄积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鼻衄,衄血后,邪气得以外泄,其病就能解除。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邪气郁滞太甚的缘故。

48,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太阳表证,脉象浮紧,发热,不出汗,如果自行出现衄血的,邪气因衄血而外泄,疾病就可痊愈。上一条是患者服用麻黄汤后出现的衄血,这一条是患者的自衄。自衄的原因是患者的表邪较重,但是自身的正气充沛。这种情况在小孩子生病时经常可以见到。

汗、吐、下是人体祛邪的常用渠道,也是中医因势利导,祛邪外出的常用方法。衄血也是祛邪外出的渠道,不过是非常渠道。以上两条都是疾病或服药后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医生的治疗手段。其实,放血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外感病的手段之一。

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时,讲过这么一个案例:郝万山年幼时家住农村,他的父亲是个中医,在城里工作。有一次他父亲回家时,一个村民病了,来找郝父看病。郝父给他开了药方,村民说自己没钱买药。郝父想了想,到厨房取了一根筷子,用菜刀将筷子一头削尖,然后用一只手把筷子伸到村民的鼻子里,用另一只手在筷子上弹了几下,那个村民的鼻子马上流出血来。那人蹲在郝老师家的下水沟边,鼻子流了好一阵血。过了一会,流血停止了,那人起身后发现自己浑身轻松,疾病已经基本好了。后来,郝父告诉郝万山老师,他刺破的患者的内迎香穴。如今想来,那个村民患的应该太阳伤寒证。

我的岳父也给我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年轻时,一次下乡工作时忽然病了,发烧、浑身疼痛、走不动路。后来一个乡村医生在他委中穴放血,很快就把他治愈了。

中医的放血疗法与西医的放血疗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的放血疗法也需要辩证治疗,放血以祛邪为目的,放血部位大多选在关键穴位上,放血通常较小。对此老许所知甚少,有兴趣者可以自己研究。

老许话伤寒,持续更新中,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ys/16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