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精粹丨张仲景伤寒论middot

各家荟萃

张仲景《伤寒论·序》精注

江西中医药大学虞胜清教授

《伤寒论·序》作者张机,字仲景,南郡湼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相传曾任长沙太守,世称“张长沙”。《后汉书》无传,传世事迹不多,但《脉经》、《甲乙经·序》、《抱朴子》、《晋书·皇甫谧传》及《太平御览》七二二卷引《何顒别传》等著作中,都有张仲景事迹的记载。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病流行。张仲景“伤横夭之莫救”,於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撰写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卒为“杂”字之讹。该书问世后,由於汉末遭战乱而散佚,曾经晋代王叔和等整理编次,后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今所传《伤寒论》十卷出於王叔和编次;其后,宋代王洙得之於馆阁,实乃王叔和所编张仲景之残本。除其上卷之论伤寒者,而传其中卷之论杂病,下卷之方药,并疗妇人者,即今之《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书,提出了六经分证和辨证施治的一系列原则,使理法方药有机结合,奠定了祖国医学沿着辨证论治原则发展的基础。迄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故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尊张氏为“医圣”。

[说明]

1、因《伤寒论·序》撰写于距今将近年,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且多有中医术语,故略加注释。

2、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特进行逐句译释。黑粗体字为原文,括号中的文字为译文。

3、张仲景在序文中,谆谆规劝医生要重视医德修养,技术应精益求精,对于当前医界,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现实意义。

《伤寒论·序》为张仲景亲自撰写,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医药的重大作用,严肃批评当时士大夫轻视医药、务求名利而舍本逐末的错误倾向。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1],(我每当阅读秦越人到虢国为虢太子诊病及望齐桓侯面色的记载)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未曾不感慨地赞叹他才能出众。)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2],精究方术[3],(惊怪当今社会上的读书人,竟然不重视医药,精心研究医术)上以疗君亲之疾,(对上用它来治疗君王和父母的疾患)下以救贫贱之厄,(对下用它来拯救贫苦百姓的苦难)中以保身长全,(对自己用它来保全身体长久健康)以养其生。(用来保养他们的生命。)

[1]“余每览”二句:入虢之诊与望齐侯之色二事,详《扁鹊传》。

[2]曾(zēng增):竟然。

[3]方术:此指医术。

但竞逐荣势,(只是争相追求荣华权势)企踵权豪[1],(仰慕权贵豪门)孜孜汲汲[2],惟名利是务;(迫不及待地一味追求名利地位。)崇饰其末,忽弃其本,(重视名利末节,轻弃身体根本)华其外而猝其内。(使自己的外表华美,却使自己的身体衰敝。)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3]?(皮不存在了,毛将附在哪裹呢?)卒然遭邪风之气[4],婴非常之疾[5],(突然遭受迅猛的邪气,身染严重的疾病)患及祸至,而方震栗;(祸患到来,方才震惊战栗。)降志屈节[6],钦望巫祝[7],(有的降低身份,屈身相从,恭敬地盼望巫祝来消灾降福)告穷归天[8],束手受败[9]。(等到巫祝办法用尽,只好归於天命,束手待毙。)

[1]企踵:举踵,踮起脚后跟仰望。意为仰慕。

[2]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待的样子。孜孜,亦作“孳孳”、“滋滋”,努力不倦的样子。

[3]“皮之不存”二句: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此处意在说明身体垮了,追求名利又有何用?

[4]卒:通“猝”,突然。

[5]婴:遭受;被……缠绕。

[6]降志屈节:降低素志屈身相从。节,节操。

[7]钦:恭敬。巫祝:古代从事所谓通鬼神的职业者。巫,能以舞装神,以替人祈祷为职业者。祝,主持祭祀祝告的人。

[8]告穷:意为巫祝用尽办法无济於事。归天:归於天命,即归属命运。

[9]束手:意为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束,绑,捆。受败:承受灾祸。此谓等死。

賫百年之寿命[1],(有的拿可活百年的寿命)持至贵之重器[2],委付凡医,恣其所措。(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的医生,任凴他们摆布。)咄嗟呜呼[3],(唉!)厥身已毙,神明消灭,(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已经消灭)变为异物[4],幽潜重泉[5],徒为啼泣。(变成死尸,深深埋在地下,白白地为他们哭泣。)痛夫!(痛心呀!)举世昏迷,莫能觉悟,(整个社会上追求名利的读书人昏沉不醒,没有谁能觉醒省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生,那还谈得上什麽荣华权势呢?)

[1]賫(jī肌):持物赠人。“賫”和下句“持”同义对举。

[2]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之身体。

[3]咄嗟(dūojìe多皆)呜呼:感叹词连用以加强语气。

[4]异物:指死亡之人。

[5]重(chóng虫)泉:也叫“九泉”、“黄泉”,指死后埋葬的地下深处。

而进不能爱人知人[1],(他们进身时不能爱护别人,了解别人)退不能爱身知己[2],(退居时不能爱护自身,了解自身)遇灾值祸,身居厄地,(遇到灾祸,身处困境)蒙蒙昧昧[3],惷若游魂[4]。(愚昧无知,蠢得如同游荡的鬼魂。)哀乎!(可悲呀!)趱世之士,驰竞浮华,(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争相追逐表面的荣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5],(不保重身体这一根本,忘却自己的躯体而荣求身外之物)危若冰谷[6],至於是也!(危险得如履薄冰临深谷,竟然达到这样的地步!)

[1]进:进身,此谓出仕做官。爱人知人:爱护了解他人。照应上文“疗君亲之疾”与“救贫贱之厄”。

[2]退:退居,此指在野为民。爱身知己:照应上文“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3]蒙蒙昧昧:愚昧不明的样子。

[4]惷:“蠢”的异体字。愚昧无知。游魂:游荡的鬼魂。喻苟延残喘的无用之人。

[5]徇物:为追求权势名利等身外之物而死。徇,营求。一说,徇通“殉”。

[6]冰谷:谓履薄冰,临深谷。喻身临险境。《诗·小雅·小曼》:“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二部分:说明自己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原因、经过和愿望。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1]。(我同宗族的人一向很多,原先有二百多口。)建安纪年以来[2],犹未十稔[3],(自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宗族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死於伤寒病的人占十分之七。)

[1]向:谓先前。

[2]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年)。

纪年:即纪元。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年)开始,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均以帝王年号纪年,每更换一个年号,即重新纪年,

[3]稔(rěn忍):本义为庄稼成熟。古代谷物一年收成一次,所以就以“稔”属年。

感往昔之沦丧[1],伤横夭之莫救[2],(为先前家族的没落丧亡而感叹,为意外早死的人得不到救治而悲伤)乃勤求古训[3],博采众方,(於是就勤奋地探求古代医家的著作,广泛收集各种方药)撰用[4]《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5],并平脉辨证[6],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选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等书。结合自己诊脉辨证的体会,写成《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7]。(虽然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可据此看到病证就知道病源。)若能寻余所集[8],思过半矣[9]。(如果能探究我撰写的这部著作,对於治病的要领就基本领悟了。)

[1]感:为……感伤。为动用法。下句“伤”用法亦同此。

沦丧:沦落丧亡。

[2]横夭:横谓横死,非命而死;夭谓夭折,短命。与“夭横”同。

[3]古训:前代圣王之遗教,亦作“故训”。此指古代留下的医学著作。

[4]撰:通“選(选)”,选择。

[5]九卷:指《灵枢》,又称《鍼经》。

[6]平脉:辨脉,别脉。平,通“辨”。

[7]庶:或许;可能。

[8]寻:探究;运用。

[9]思过半:谓收益多。语出《易·系辞下》。

第三部分:谆谆规劝医生要重视医德修养,技术应精益求精,切忌固步自封,草率从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多闻博识”致力於医学的决心。

寓意深远,发人深思。其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等语,已为历代医家治学之格言。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自然界分布金、木、水、火、土五行,就化生万物;)人禀五常[1],以有五藏。(人体禀受五行的常气,便具有五脏的功能。)经络府俞[2],阴阳会通[3];(经络气府腧穴,阴阳交会贯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人体的生理、病理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变化难以穷尽。)自非才高识妙[4],岂能探其理致哉[5]!(如果不是才学高超、见识微妙的人,怎么能探究其中的道理要旨呢?)

[1]五常:五行运行之常气。《素问》有《五常政大论》,论述五运之气正常则生育万物。

[2]府俞:气府腧穴。俞,通“腧”,亦作“输”。经气聚会之处为府,脉气所灌注之处为腧。

[3]阴阳会通:言人身表裏上下之气交会相通。《太素·邪中》:“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杨上善注:“阴阳异名,同为气类。三阳为表居上,三阴为里居下,表里气通,故曰相会。”

[4]自非:如果不是。

[5]理致:道理要旨。

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1],(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中古有长桑君、扁鹊,汉代有公乘阳庆和仓公)下此以往[2],未之闻也。(从此以后,没有听说有这样的名医了。)

[1]“上古”句:雷公、少师、少俞、仲文及岐伯、伯高六人均为黄帝之臣,且精於医理。

[2]下此以往:从此往后以来。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1];(观看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文的含义,用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各承家技,终始顺旧[2]。(而是各自秉乘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省病问疾,务在口给[3];(诊察讯问病情,致力於口才敏捷;)相对斯须,便处汤药。(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按寸不及尺[4],握手不及足[5];(只按寸部脉,不按尺部脉,只按手部脉,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6],三部不参[7];(人迎、趺阳及寸口,三部脉象不加参验;)动数发息,不满五十[8]。(测定病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不满五十动。)短期未知决诊[9],九候曾无髣髴[10];(病危将至死期尚且不能确诊,九处诊脉部位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像;)明堂阙庭[11],尽不见察。(鼻子、眉间和前额等处,完全未被诊察。)所谓窥管而已[12]。(这就是所说的:“以管窥天罢了”。)夫欲视死别生[13],实为难矣!(想要辨别可治之证与不可治之证,实在难啊!)

[1]演:推衍;扩大。《汉书·五行志》:“文王演周易。”

[2]终始:始终。一说,指诊察方法,古人以诊视十二经脉之所终始,为诊病要务。

[3]务:追求;致力於。口给(jǐ已):言辞敏捷,犹能说会道。给,足,谓言辞不穷。

[4]“按寸”句:只按寸口脉,不及尺肤。前臂内侧自寸口以上至腕关节处之皮肤,古代诊疾时要察其形色变化,以为论病根源。

[5]足:指足部趺阳脉。为足背前胫动脉。

[6]人迎:位於结喉两侧,有颈动脉。人迎、跌阳均属古代诊脉之部位。

[7]三部:谓上部人迎,中部寸口尺肤,下部趺阳。古代诊脉要参合三部。一说谓寸、关、尺三部。

[8]“动数发息”两句:指诊脉时,候脉之搏动次数不满五十次谓失诊。

[9]短期:犹死期,即病危将死之期。

[10]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以头部两额、两颊及耳前,中部寸口、神门及合谷,下部内踝后、大趾内侧及大趾与次趾之间等九处的动脉为九候。而《难经·十八难》则以寸关尺三部脉象分浮、中、沉取之,合称九候。

髣髴:亦作彷佛、仿佛、肪胇。谓模糊印象。曾:竟然。

髣:“仿”的异体字;髴:“佛”的异体字。

[11]明堂阙庭:《灵枢·五色》:“明堂,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额)也。”见:被。

[12]窥管:“以管窥天”的缩写。此喻诊察片面。

[13]视:察。此谓分辨。“视”、“别”同义对举。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1]。(孔子说:生来就明白事理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多闻博识,知之次也[2]。(多闻广记是“智”的次一等。)余宿尚方术[3],请事斯语[4]。(我一向崇尚医术,愿奉行“学而知之”、“多闻博识”这些教导。)

[1]“生而知之”两句:语出《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亚,次。

[2]“多闻”两句:语出《论语·述而》。博识(zhī志),广记。知,通“智”。

[3]宿:平素;一向。[4]斯语:指“学”和“多闻博识”。

原文选自《伤寒论》,据明代赵开美本排印。

责任编辑虞胜清校核刘金凤

总编审包克新编排王智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ys/14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