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疾病沙门氏
一病原沙门氏菌(Salmonella)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成员有多种血清型,绝大多数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都有致病性,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主要有鸽白痢(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鸽伤寒(感染禽伤寒沙门氏杆菌)、鸽副伤寒(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哥本哈根变种)3种,可导致鸽群生产性能降低,种蛋孵化率下降,影响雏鸽的存活率,对信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成为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的潜在来源,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二流行特点世界各地都有关于本病报道。幼鸽发病率高,成鸽呈慢性经过,鸽场发病时感染率为20%左右。病鸽治愈后会成为永久带菌者,粪便中持续排出病原菌危害鸽群。带菌排菌的老鼠也能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新的信鸽饲养场地往往呈暴发性发生,传染快;老的信鸽饲养场地只是间断地出现病例,呈散发性。另外,长途运输、雏鸽转入幼鸽舍、营养不足等往往是促进本病流行的因素。三临床症状
根据病理变化部位,沙门氏菌病常见有4种类型,有时各种类型同时发生。
3.1肠型发生典型的腹泻,其中需着重区分白痢型(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常伴有气泡,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常伴有大肠杆菌感染;伤寒型(黄绿带血丝便,有异味)和副伤寒型(浆状的未消化的饲料成分被黏液包裹,粪便黏稠深绿或呈褐色、有恶臭气味)。注意:拉绿色粪便不是此病特征性症状。因为这种颜色是胆汁所致,并且在饲喂不定时或饲料改变时和所有伴有肠炎和食量减少的疾病都可见到这种情况。典型腹泻使鸽迅速消瘦,这种现象在患副伤寒鸽子中尤其显著。白痢型
伤寒型
副伤寒型
3.2关节炎型沙门氏菌寄生在鸽的关节内,引起严重炎症,使鸽关节肿胀,表现为翅膀垂下或把腿提起,尤其是肘关节和踝关节明显。3.3内脏型沙门氏菌侵犯鸽的肝、肾、脾、心和胰脏,形成肝瘤、油腻、灰黄色针头到榛子般大小的结节,病鸽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进行性衰弱等症状。3.4神经型沙门氏菌感染进入鸽的脑和骨髓,产生炎症,使鸽的神经纤维受到压迫,产生麻痹症或扭头等症状。育雏期发生严重死亡或幼鸽发育不良,可怀疑有沙门氏菌存在。当鸽群出现典型性腹泻并有翅和腿麻痹症状时,养鸽者更应注意发生此病的可能。注意:肠型沙门氏引起的腹泻和毛细线虫病、蛔虫病或球虫病引起的腹泻症状相似。后几种病粪便外观和前者不同,其粪便含水分较多,而典型沙门氏粪便呈黏液性和泡沫状。神经型沙门氏菌应注意与鸽痘、营养缺乏症和多种中毒症相区别,鸽沙门氏菌病神经型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而鸽瘟神经型发生率一般在20%以上。痛风也像沙门氏菌那样产生关节肿大、疼痛,但痛风病例中关节肿得像骨头一样坚硬。在幼鸽中,沙门氏菌病病程急剧并能迅速导致幼鸽死亡。四诊断根据典型的腹泻、关节麻痹和神经异常等特征性症状及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实验室诊断。五防治措施5.12预防1)应着重做好平时的防疫卫生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鸽场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推荐使用菌毒杀和百菌杀);2)不要从有本病的鸽舍引入种鸽,必须引进时,应隔离观察检疫;3)鸽群最好不要与家禽混养,也不能相邻饲养,以免引起其他疾病。患过本病的雏鸽,不能留作种用,以防经鸽蛋传播。4)日常饲养过程中注意加强信鸽营养与运动。(如定期在饲料中拌入啤酒酵母、羽宝及巢中宝,饮用活菌,强化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在赛飞期间,合理补充全能精华素、赛鸽蛋白质、大力神赛鸽粉及血宝,及时恢复体力,强健体魄。)
5)及时预防从口腔入手使用喉痢清、沙门氏大肠杆菌杀星。
5.2治疗1)发现病鸽要立即隔离,全场消毒,一般可用20%新鲜石灰乳消毒地面、鸽笼、粪便等,每天1次,至疫情停息再作一次全面消毒,消毒药物也可用1∶菌毒杀或其他常用消毒药物均可。对于饮水、饲料和保健沙不要让病鸽粪便污染。2)对已发病的信鸽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死亡,控制疾病的发展和传播,但不能消除鸽体内的病原菌。白痢型治疗:
1、沙门氏大肠杆菌杀星3天,2、爱丽丝肝精2天,3、赛鸽电解质2天。或1、鸽病清3-5天,2、爱丽丝肝精2天;3、赛鸽电解质2天伤寒型治疗:
1、爱鸽痢特灵3-5天,2、爱丽丝肝精2天,3,、赛鸽电解质及啤酒酵母3天。副伤寒型治疗:
1、副伤寒Ⅰ号3天,配合黑金博士效果更佳,同时粮食中拌入钙磷营养速补,减少盐分流失。2、爱丽丝肝精2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