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疾病治疗 > 近期造成賽鴿死亡病例的探討 >
近期造成賽鴿死亡病例的探討
近几个月来,养鸽界陆续有死亡疫情爆发,从北至南皆有患鸽精神不佳、食欲不振、扭颈及突然死亡之病例。近日探讨屏东科技大学鸟禽医学中心收集之病例,主要造成疫情爆发之病毒有环状病毒、疱疹病毒及巴拉米哥病毒。本次讨论环状病毒、疱疹病毒及巴拉米哥病毒感染相关之临床症状、肉眼病变及显微病变,提供养鸽饲主能在第一时间拥有基础的警讯,观察感染相关病毒的可能性,而确诊疾病仍需要依赖实验室仪器的辅助诊断及专业兽医师的判读。期望本文能為养鸽饲主提供台湾赛鸽目前流行之病毒相关资讯,若能提前预防或给予例行保健,相信定能提升比赛鸽的健康及飞行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环状病毒
鸽子环状病毒属於环状病毒科(Circoviridae)的环状病毒属(Circovirus)(Phenixetal.,)。年美国加州证实鸽子环状病毒(PiCV)感染后(Woodsetal.,),各国包括加拿大、澳洲、欧洲等许多国家皆有病例报告发表(Abadieetal.)。在台湾,亦有许多病例发生(金宪政,)。
环状病毒可藉由水平及垂直而传播,羽屑、种鸽富含大量病毒的嗉囊液、粪便及鸽蛋皆可使幼鸽感染环状病毒,本病又称為幼鸽疾病综合症(youngpigeondiseasesyndrome;YPDS)、雏鸽病(youngbirdsickness)或肠道肿胀综合症(swollengutsyndrome)(Warzecha,)。
临床症状:常造成4到12週幼鸽生长停滞、厌食、消化迟缓、嗉囊蓄积大量食物、呕吐、腹泻、体重减轻、明显消瘦(图1)、瞌睡及死亡,感染环状病毒之患鸽因免疫抑制,而容易继发多种细菌、病毒、原虫或真菌的感染。成鸽感染,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肉眼病变:感染环状病毒由於引起免疫抑制,经常观察到的肉眼病变多為二次感染的症状。鸽子明显消瘦,胸肌凹陷,胸骨明显突出(图2)。心臟偶见包膜,可见黄白色纤维样物质附著。肝臟轻微肿大,顏色偏黄,严重感染呈现多发局部红点或白点,浆膜面偶见黄白色纤维样物质附著。脾臟肿大,多发局部出血灶(图3)。肺臟双侧瀰漫性红褐色。胸部及腹部气囊顏色混浊且增厚,可见黄白色纤维样物质附著。肾臟肿大,顏色偏黄。胰臟多发局部白色突起病变。在嗉囊、腺胃到肌胃可见绿色液体蓄积。肠道扩张,血管怒张,管腔内可见黄色水样液体蓄积,多处淋巴聚集处明显,外观呈现白色粟粒样结节。胸腺萎缩。华氏囊黏膜面潮红(图4),偶尔可见黄白色乾酪物蓄积。
显微病变:多处臟器可见嗜硷性质内及核内包涵体。心臟继发细菌二次感染,可观察到纤维素性心外膜炎。肝臟局部坏死灶,病灶区周围可见嗜硷性质内及核内包涵体。脾臟淋巴细胞流失,并可见嗜硷性质内包涵体(图5)。肺臟常可见二次感染,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或霉菌性肉芽肿性肺炎。肾臟的肾小管扩张,多处可见嗜硷性结晶物沉积。食道、肌腺胃可见嗜硷性包涵体。肠道多处培氏斑(Peyerspatch)淋巴细胞流失,并见嗜硷性质内包涵体。胸腺皮髓质界线不明显,胸腺细胞严重流失,并可见嗜硷性质内包涵体。华氏囊病变,初期為轻微坏死及少量淋巴细胞流失,而后发生急性坏死性华氏囊炎,於滤泡腔内及髓质部可见大量异嗜球浸润。严重病例则华氏囊呈现囊肿样变化,见大量嗜硷性葡萄串样包涵体(图6)。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大至分為Alphaherpesvirinae、Betaherpesvirinae、Gammaherpesvirinae及其他未分类。鸽子的疱疹病毒(Columbidherpesvirus-1;CoHV-1)属於Alphaherpesvirinae,為双股的DNA病毒(Gailbreathetal.,)。於年由Smadel等人首次描述(Smadeletal.,),而后陆续许多国家皆有分离到此病毒之报告。
疱疹病毒藉由鸟与鸟接触,或处於病毒污染的环境中而感染,包括羽毛粉尘、鼻腔分泌物、唾液、尿液及粪便。猛禽类如老鹰或猫头鹰,若食入严重感染疱疹病毒之鸽鳩类亦会感染此病毒。在孵蛋其间,种鸽製造鸽乳时,亦会激活潜伏在口咽的疱疹病毒,等到幼鸽孵出后,种鸽餵食含有疱疹病毒之鸽乳而导致幼鸽感染本病毒(Phalenetal.,)。
临床症状:感染鸽子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包括精神抑鬱、无活动力且嗜睡、食欲减退、结膜炎、呼吸困难、开口呼吸。神经症状包括下肢瘫痪、头部摇晃、共济失调及扭颈,鼻腔有黏液蓄积、消瘦、恶病质、并排绿色鬆散粪便。
肉眼病变:脑部轻微潮红,血管怒张,眼睛周围潮红,常有分泌物。口腔到咽喉部可见纤维样黄色渗出物黏附(图7),偶见白色小点。肝臟多发局部出血点以及白点(图8)。脾臟多发局部白点。
显微病变:口腔、咽喉、食道有纤维素物质附著及单核炎症细胞浸润。肝臟多发局部坏死灶,在病变区周围的肝臟细胞内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图9),脾臟局部坏死灶,并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肾臟发生局部坏死灶,并可於肾小管细胞内观察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图10)。此外,骨髓及肠道偶见坏死灶。
巴拉米哥病毒
鸽子巴拉米哥病毒為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的禽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具有封套、单股RNA的病毒(Mayoetal.,)。鸟类副黏液病毒可分為1-9种血清型,其中新城病(NDV)或称avianparamyxovirusserotype1(APMV-1)有许多报告证实会感染鸽鳩类(Kaletaetal.,)。另外由鸽鳩类所分离之病毒株為avianparamyxovirusserotype7(APMV-7),经实验结果显示对鸡是不具致病性(Xiaoetal.,)。根据报告台湾地区新城病已发生四次大流行(沉瑞鸿,),从鸽子亦分离出新城病病毒,病毒可潜伏至少六週以上。多发生在冬天11月至隔年3至4月。有一些鸽子感染病毒后并不发病,而成為带毒者(陈志专,)。
临床症状:患鸽精神沉鬱、食欲不佳、偶有轻微结膜炎、饮水量大量增加、头部颤抖振动、左右歪斜、斜颈、扭颈歪头(图11)、共济失调、翅膀或腿部麻痺、脱水、多尿、绿色水样下痢便且快速死亡。根据文献报告,巴拉米哥病毒在消化道存在3週,呼吸道4週,在脑部可达6週(陈志专,)。病毒若引致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则会造成长期神经症状,且无法复原。
肉眼病变:鸽子感染巴拉米哥病毒时,常没有明显的肉眼病变。脑部轻微潮红,血管怒张(图12),严重病例在多处的淋巴聚集处有出血灶,肾臟轻微肿胀,顏色苍白。
显微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於患鸽大脑、小脑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图13),脊髓可见淋巴细胞的浸润。偶见淋巴球性肝炎及局部坏死灶。胰臟发生淋巴球性间质性胰臟炎。肾臟的肾小管扩张,间质可见淋巴细胞(图14)及浆细胞的浸润。
总结
近期解剖严重死亡之赛鸽病例,皆有三种以上病原感染。鸽子感染多种病原时,无法简单从临床症状或肉眼观察下即可得知為何种病原的感染,最终诊断仍需要实验室相关试验才足以採信。然而,当鸽子出现上述环状病毒、疱疹病毒及巴拉米哥病毒类似的临床症状时,即须警惕该鸽场潜在病原的危机,需加以提升环境卫生及消毒。
台湾赛鸽為幼鸽赛赛制,多為四到六月龄鸽参赛,经常遭受环状病毒感染后再继发其他病原的二次感染,又称為幼鸽疾病综合症(youngpigeondiseasesyndrome)。包括细菌、寄生虫、霉菌以及病毒(包含疱疹病毒及巴拉米哥病毒),皆容易感染鸽子且造成发病,严重则导致死亡。当观察到幼鸽消化变慢,嗉囊蓄积大量饲料,鸽子体态极度消瘦且绿色下痢便时,即应强烈怀疑已遭受环状病毒的感染。
肝臟观察到多发局部白点时,需考虑多种因素所导致。细菌包括沙门氏菌,造成鸽子肝臟副伤寒小结、披衣菌感染、结核菌,寄生虫如蛔虫移行、毛滴虫或弓虫,病毒如疱疹病毒、环状病毒、腺病毒,肿瘤如淋巴瘤、胆管癌皆会导致肝臟在肉眼上呈现白点病灶。诊断為疱疹病毒感染,需要使用分子生物技术如PCR及组织病理切片来进行诊断。
鸽子出现神经症状亦有多种因素可引起,包括巴拉米哥病毒、禽流感、疱疹病毒或沙门氏桿菌症等病原,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严重低血糖、低血钙或维生素严重缺乏亦会导致鸽子扭颈。臺湾為新城病严重污染区,饲养赛鸽几乎皆有注射巴拉米鸽疫苗,依不同疫苗厂商而有不同接种计画,幼鸽大多於3至4週龄接种第一次,6週后补强免疫,成鸽每一年免疫一次。然而臺湾鸽子感染环状病毒比例极高,严重破坏鸽子的免疫系统,而造成免疫抑制,使其容易继发二次性传染病。若在华氏囊受损后才进行拉米哥病毒疫苗注射,鸽子则无法產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使鸽子无法抵抗巴拉米哥病毒的感染(图19)。
近期造成赛鸽神经症状之病例亦有维生素缺乏所导致。鸽子缺乏硫胺素(Thiamine;vitaminB1)经常出现后弓反张(图15),少数出现双腿无力和心包积液。硫胺素為葡萄糖氧化代谢反应重要的辅脢因子,缺乏时导致体内无法代谢葡萄糖,直接影响脑部神经元无法利用葡萄糖而坏死。若食入含有硫胺素酶(thiaminase)的植物或会產生硫胺素酶的微生物如Bacillusthiaminolyticus大量繁殖等(Douthitetal.,),皆会造成硫胺素的缺乏。报告指出餵饲鸽子缺乏硫胺素的饲料,14天会造成后弓反张,但大多数鸟因為不吃而最后死於挨饿。早期病变髓鞘神经纤维不规则(图17)、偶尔解离且轴突有颗粒,后期严重脱髓鞘,背侧侧索(lateralfuniculus)髓鞘变性,脑干到小脑之间可见变性的纤维,大脑皮质下层空泡化变性(图16),7-8颈椎之脊髓膨大且含大量变性之神经纤维,背神经节细胞坏死,亦有心肌变性和心臟衰竭之现象(Swanketal.,)。缺乏硫胺素导致十二指肠的利贝昆氏腺窝(cryptsofLieberkühn)扩张(图18),胰臟腺泡细胞空泡化变性且可观察到玻璃样小体出现(Criesetal.,)。若饲养之赛鸽发生神经症状,维生素缺乏是重要病因之一,平时补充综合营养剂及维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病毒污染场,例行性保健和有效率使用消毒剂防止病毒的传播是必要的。感染病毒的赛鸽,只能使用支持疗法。出现神经症状或严重嗜睡之患鸽,应须立即隔离。平时的食物保健,应添加必需胺基酸、乳酸菌、矿物质及综合维生素。补充口服专用电解质,以矫正脱水情形。水中添加苹果醋或柠檬酸(1g/L),降低消化道pH值,甚至可以交替使用雏菊科植物或绿茶降低二次性感染的机率。此外,抑制毛滴虫大量的增生,避免念珠菌的感染而造成消化问题,亦是必须的。空气流通,避免氨气等刺激物的吸入,亦能减少鸽子的呼吸道问题。疫苗之使用,建议幼鸽2週龄(环状病毒对巴拉米哥疫苗影响之前)巴拉米鸽疫苗半剂量於鼠蹊皮下注射,而后5週龄再一剂量於鼠蹊皮下注射进行补强(图19),减少鸽子感染巴拉米鸽病毒机会。饲养出健康的赛鸽是赢得比赛重要筹码。
参考文献
?沉瑞鸿。新城病现况与防治措施。家禽场卫生管理手册,30-35。。
?金宪政,蔡信雄。鸽子环状病毒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屏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陈志专,林子恩。鸽子新城病病毒的分离及鑑定与病原性研究。国立中兴大学。硕士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