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旗心中扬防疫志愿服务培训二

安全防护知识我们同努力,疫情定可防Longingfortomorrow人人心灵埋下安全的种子,必然结出一生平安的硕果,个个头脑敲响安全的警钟,定能奏出永远幸福的凯歌。——感悟安全DISEASE认识传染病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病毒-VIRUS-01传染病的定义及类别

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02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顾名思义就是传染病的“源头”,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受感染的人或者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症状)。

传播途径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它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渠道。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食品、水源和食具)、接触传播、虫媒传播以及血液体液传播等,这些方式都属于水平传播的范畴;而垂直传播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从母亲或父亲获得的感染,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易感人群常指体质较弱或者免疫力相对低下的群体,但有些传染病对人群普遍易感,如新型冠状病毒。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础知识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类冠状病毒首次发现,这是一组能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如此次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就是由此病毒引起的。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01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新冠肺炎的传播需要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56°C的温度下暴露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02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新冠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此外,迄今为止,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因此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如有以下表现的患者,也请着重询问在近两周内出现发热的病史,如有可疑,及时劝告就诊:1.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即食量减少)、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4.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控制指引01消除恐慌,避免侥幸心理1.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hl/12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