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更新三条提纲注

太阳十三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耳,设利之,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1浮者太阳之脉,大者阳明之脉,燥盛便硬,则见脉大。上章外证不解者不可下也,本条虽有燥盛硬便,仍遵上条之纲。重点是但言便硬耳,但者,即是无阳明潮热谵语之证也。表证不解,设若下药利之,表阳不解而内陷也,此为大逆。便硬为实,从汗出伤燥而来,表解则已,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桂枝汤,营卫调和,表解则已。此当以汗解者,是解表则已。

太阳中风,汗出内燥,则易便硬,便硬脉大,阳明燥盛也,但有脉浮不解,即使便硬为实,也要先解表,误下也为大逆,虽下其便硬,但陷其表阳,故必先解表。本条提纲言汗出而解者,表解则里松也,浮者当汗,是为一定之理。本条仍是桂枝汤之理,表解则里愈。

2 见大便硬,即下药利之,以泻便硬,那不是治病,不讲理法,就是乱治。

太阳十四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1病在太阳,有自解之理,又有脉浮之象,又有六七日之数,还有不了了者,可以参考。

太阳十五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1 表证未解,阴阳俱停者,是里虚阳陷不能发泄营卫外闭之寒故也。必先阳气升发,后汗出而解。阳泄表寒,必无振栗,汗出而解。里阴之风与外阳之寒相争,必见振栗,汗出则解。太阳六恶寒又恶风之义。本条也是阳浮阴弱的一种变象,也属于里虚。(十一条讲阴弱里虚,十三条讲里实,本条讲阴弱里虚之变象)

2 寸阳脉微者,阳气升发,汗出而解。

尺阴脉微者,汗后不解,尺微营弱,血虚肠燥也,下窍堵塞,调胃承气汤,下其肠燥胃热,以和脏腑里气,表里和则病解。故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按;本条即是里虚,阳微阴弱,为何敢用下法,营弱而生肠燥,燥在胃肠之腑也。何为下法之辩证,又为可用调胃承气汤。表解而病不解,故可以下之,病在肠燥结塞,肠胃一气,肠塞则胃热,表闭则胃热,肠燥便结,故可下之。调胃承气汤,是轻下之剂,下肠塞泻胃热以和里气,不是大承气汤,故可下之,此学阳明篇则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dwh/16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