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预防保健 > 小善即大恶,大善即无情老方说 >
小善即大恶,大善即无情老方说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鹅南飞避寒,会在湖中短暂停留。
有一年,寒流来袭,两只野鹅困在湖中,无处觅食。老人顿生恻隐之心,就每天去喂食。
次年,两只野鹅又回来了,还带了几只朋友。
老人继续喂养。
一年又一年,野鹅越来越多,南下避寒不再时尚,聪明的野鹅,都来老人这里,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忽然有一年,老人死了。
结果这一年,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活生生饿死。
稻盛和夫说: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虽然老人是一片好心,但那数百只野鹅,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
.
在很多人看来,放生是很有功德的一件事,每年都有人买来小巧可爱的巴西龟去野外放生,反而造成了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成为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据了解,养殖龟类的85%都携带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尤其是幼龟。这些病菌已被证明可以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恒温动物并在其中流传。
好心变坏事,是人们常犯的一种错误。
溺爱孩子的父母,你能说他们当初是希望孩子不好吗,但往往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都是索取型的性格,自私敏感,独立生活的能力差,在社会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生存。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81岁的老人向社会求助,他的儿子在家宅了20年,不愿意工作,希望有专家或者志愿者能帮他融入社会,“他一点社会生存能力都没有。我年纪大了,万一哪天走了,他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了。”“如果不行,我想找个养老院,我交钱,带着彭明住进去。他在养老院里,可以试着学会帮忙照顾老人,等我走了,他可以继续待下去。”
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说,孩子要越早吃苦越好,因为社会不会娇惯任何一个人。
.
不只是家庭,在工作中也有这种情况。
有些企业管理者,常常是以老好人的面貌对待员工,把企业内部搞得嘘寒问暖、一团融洽,却忘了企业最大的职责是发展,把企业做成功才是对员工真正的公平。
所以,这种领导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恶人”。
做好人好事,要考虑周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然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
.
有些人觉得,做好事谈钱好像是不道德的,但金钱和道德并不冲突。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鲁国的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人赎回,那么这个人可以从官方的库府拿回赎金。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当时天下巨富,他在诸侯国遇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将这些人赎回,却不肯接受鲁国支付的赎金。
孔子知道这事后,批评了子贡。孔子说,你以为你不拿回赎金是高尚之举吗?错!你是有钱人,但更多的人没有多少钱,你开创了赎回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规则,那些没多少钱的人就无法效法。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做慈善,就是把企业经营的理念放到慈善当中,通过商业逻辑判断出何种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慈善,并进一步通过谈判降低了成本,高效的做到了帮助更多人的目的。
做一件好事,不是付出的人必然高尚,接受的人必然感谢,双方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
但要考虑长久的影响,你是在帮他,还是在害他,一定要考虑清楚。
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具备这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