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原来是这么回事伤寒杂病论解读

《伤寒杂病论》解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伤寒杂病论》太阳区域的功能,是为人体全身提供足够的“太阳能”(光和热),并交换气体,排出天通废热、废渣、废水和脂溶性毒素,维系天通系统的正常气压、热压、血压、水压和心压,使督脉升清阳既没有障碍,也没有不及。

太阳病是人体督脉上段片区跟天文环境关系失调的结果。天文环境由天体、阳光、空气等所构成,对人体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其中的空气状况,比如空气的湿度(燥、湿)、温度(寒、暑、温)、流通度(风)和干净度(如雾霾或粉尘等)等。人体太阳区域为空气状况而受病的主要途径是天通的汗毛窍和鼻窍,其次是天通替代性的地通口窍。其中,从汗毛窍和鼻窍伤及太阳的,主要为风、寒、湿、燥等邪,并表现为寒病,如风寒病、寒湿病、凉燥病等;从口窍和鼻窍伤及太阳的,主要为风、暑、湿、燥、温、雾霾或粉尘等邪,表现为热病,如风温病、暑温病、湿温病、温燥病、瘟疫病、杂病等。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这个区域受病,让人体出现的典型症状多是脉浮、头项强痛且恶寒。

太阳区域受病,其病原最为多见的是天文环境的风寒之气(含当今人造空间的凉空调),病因或者为人体长期体弱易汗(感冒动则服用西药也常导致体虚易汗),不耐风寒而总自觉有飕飕凉意,这是太阳中风,属于虚象虚证的天通太过;或者身体强壮之人一过性汗毛窍张扬汗出,忽然遇到一阵寒风侵袭而闭汗,这是太阳伤寒,属于实证实象的天通障碍。也有因先前曾受寒闭,内热郁积,后为病毒感染而发高烧的太阳区域受病,这是太阳温病,属于实象实证或实证虚象的天通障碍。太阳区域一经受病,表现一定复杂,但常见的典型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且恶寒。

脉浮多是他觉症状,也可以是自觉症状。他觉,主要是接诊大夫按脉。太阳病患者如果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当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脉象。

中医源头经典《黄帝内经》主张“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伤寒杂病论》也重视色、脉,却并没有在意舌象,这跟《难经》是一脉相承的。《难经》最为重视脉象,且一开始就研究脉象。《难经·一难》云:“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又云:“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寸口脉存在“三部九侯”内容。三部九侯概念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提到过,但其含义所指在人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而在主体具体行文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dwh/15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