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梅雨季节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这里有

虽然雨已经停了,

但梅雨季可还没有结束!

相信这几天很多人已经感受到

闷热潮湿、

低气压等状况,

衣服晒了一个礼拜也不干,

感觉自己都要被这湿润的空气滋养的发霉啦!

科普时光

???

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都会持续出现阴雨天气现象,而此时又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称之为“梅雨”,而梅季气压低、温差大、降雨集中,天气潮湿闷热,大量降雨的积水也容易造成水源污染,病媒生物如蚊虫、鼠类等的孳生、迁徙,容易导致一些与天气相关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原来梅雨季会有这么多问题,

小编要提醒大家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

防病攻略请查收

一、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也随之高发。如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等疾病也主要由不良的饮水、饮食卫生习惯和行为等引起。

市疾控中心提醒:集体单位食堂以及餐饮业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食品操作卫生,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居民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不洁、变质腐败食品。

二、注意防蚊灭蚊,警惕虫媒传染病。夏季蚊虫容易滋生,蚊虫密度较高,许多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人进行感染传播,像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进入流行季节。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登革热病毒或疟原虫的蚊子叮咬后,经过潜伏期后,患者可出现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颈项强直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症状;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骨骼痛、皮疹、有出血倾向等登革热症状;可出现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贫血和脾大等疟疾症状。

市疾控中心提醒:要注意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出现乙脑、登革热、疟疾疑似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救治良机。同时,提醒前往东南亚等地旅行的市民注意,回来后一旦出现以上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外出经过。

三、注意皮肤真菌病。霉菌繁殖最佳条件为较高温(23~28度)和高温(相对湿度大于70%),故梅雨季节是各种霉菌在一年中最为猖獗的时期。人体皮肤上原处于“休眠”状态的霉菌,在梅雨的湿热环境中“死灰复燃”,迅速在脚趾、手掌等处孳生蔓延,使人又痒又痛。

市疾控中心提醒: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勤换衣被,保持体表干燥通风。洗涤用具要专人专用,严防相互间交叉感染,医院求诊。

另外,由于温差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居室开窗通风。

记得分享哦!

……

来源:卫计局

供稿:杨玲

审核:郑伟

责任编辑:骆依婷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dwh/14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