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提纲。太阳,主要指太阳经,即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是相连的。太阳腑居下焦,它的气通过太阳经行于体表,温煦肌肤,抗御外邪,因此又叫做卫气。太阳之气总六经而统营卫,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周身体表阳气都受太阳之气管辖。肾为阴阳之根,既合于三焦,又合于膀胱。膀胱叫做水府;“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又叫做水的道路。太阳之气,要得到肾的支援,通过三焦这水谷之道路通达腠理毫毛,才能发挥主表之功能。实际上,太阳之气包含了呼吸的天阳之气,先天肾气和水谷精微之胃气。“腠理毫毛其应”,肾阳之气通过三焦和膀胱外应于腠理毫毛,因为膀胱三焦都是带有津液的,所以到腠理毫毛的气不是单纯的气,里面还有水分。外感风寒之邪一旦闭塞了体表阳气,意味着腠理毫毛中的水液也被闭郁住了,因此,通过发汗才能把邪气阹除。太阳是主表的,外来邪气要侵犯人体之表的时候,必先犯太阳。正气抗邪于体表,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就叫做表证。表证第一症是脉浮。为什么会脉浮?因为正气抗邪于表,营卫气血就趋于外,靠近表的,浅在动脉高度充血,所以脉就浮,如水飘木,轻取即得。表证第二症是头痛项强。头痛和项强是有机联系的两个症候。头为诸阳之会,阳经均会于头部,但症候反应的部位不同,阳明在头额,少阳在头角,太阳在头项(脖子后部为项,两侧为颈)。经脉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它以流通为用。太阳经受邪,经输不利,就会出现头项强痛,项往下背,背往下腰,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循行部位,所以都会觉得发紧。表证第三症是恶寒。邪气伤了太阳之气,卫气不能正常地温煦肌表,人就会感到恶寒。表证提纲没有提到发热,表证也应当有发热,发热往往晚于恶寒出现。表阳被伤以后,人身上的阳气、营卫气血都会积极抗邪于表,当阳气被郁遏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发热。泉林逸士曰:胡老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并不是指经络,所以胡老极少从脏腑经络角度讲解原文。刘老则认为六经是物质性的,就是指经络系统的经络。个人赞同刘老观点,后汉时期经络学说已发展得较为完善,且原文多处出现穴位与传经等内容,所以六经应是经络系统之经络。脏腑经络及营卫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是辨证的物质基础,摒弃脏腑经络及营卫气血讲辨证,则辨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整本书只出现过一次从脏腑经络角度进行讲解,胡老基本上是采用他认为与经络无关的六经进行辨证,每每效如桴鼓。刘老曾高度评价胡老:“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唯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其实,越是年资高的中医大夫,越多采用对照症状来辨证施治,常常不再去深究脏腑经络的内在机理,看病不但快,而且效果好,刘老也常常这样看病。例如,只要见到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脉浮缓这些症状,就可以确定是太阳中风证,你用桂枝汤准没错,《伤寒杂病论》就那么神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dwh/14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