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预防保健 > 每日一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 >
每日一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
1.男,40岁,农民。以高热伴食欲明显减退、呕吐2周入院。实验室检查:WBC3.2×l09/L,嗜酸性粒细胞0。为该患者做了肥达试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H效价不高、0效价增高提示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B.O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伤寒杆菌感染
C.H效价不高、0效价增高提示是预防接种的结果
D.0和H效价均增高有助于伤寒的诊断
E.0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与其他沙门菌间的交叉反应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
肥达试验(Widaltest)是采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0)、鞭毛抗原(H),使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伤寒杆菌凝集价的正常值为:H效价1:,0效价1:80。分析结果时应注意:①接种过伤寒疫苗者H效价可明显升高,因此单独出现H效价增高,而0效价不高,只提示预防接种,而无诊断意义(BC错)。②无论伤寒还是副伤寒病人,血清0效价均可增高,因此单独0效价增高,而H效价不高,只能诊断伤寒类杆菌(沙门菌属)感染,而不能区分伤寒和副伤寒(AE错)。③伤寒流行区的正常人群中,部分个体有低效价的凝集抗体存在,因此只有当H效价1:,0效价1:80,即两者同时增高时,才有助于伤寒的诊断(D对)。
2.伤寒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A.玫瑰疹
B.肝脾大
C.血白细胞升高
D.持续发热
E.相对缓脉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
①伤寒杆菌释放的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引起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休克和白细胞减少(C错)。②玫瑰疹是伤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病程第6日开始,约60%~80%的患者可有脾肿大,30%~40%的患者可有轻度肝肿大。
3.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表情淡漠
B.脾大
C.相对缓脉
D.持续发热
E.出血性皮疹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
①伤寒杆菌释放的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引起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休克和白细胞减少(C错)。②玫瑰疹是伤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病程第6日开始,约60%~80%的患者可有脾肿大,30%~40%的患者可有轻度肝肿大。
4.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
①伤寒复发是指症状消失1~3周后再次发病,临床表现与初次发作相似,血培养又转为阳性,可能与病灶内的细菌未被完全消除有关。伤寒再燃是指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时再度升高,血培养可阳性,可能与菌血症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有关。②CDE都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
5.发热1周疑似伤寒的患者,此时阳性率最高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是
A.胆汁培养
B.粪便培养
C.肥达反应
D.血培养
E.尿液培养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
①伤寒沙门菌培养阳性可确诊伤寒,血液培养于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80%?90%),2周后逐渐降低,3周后迅速降低(D)。②胆汁培养操作不方便,临床上很少使用。粪便培养于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高,第3?4周达最高(75%)。尿液培养初期多为阴性,病程第3~4周阳性率约为25%。肥达反应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周出现阳性,第3周阳性率达50%,第4~5周阳性率达80%。
6.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穿孔
B.心肌炎
C.中毒性肝炎
D.肺炎
E.肠出血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
①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常发生于病程第2~3周,发生率1%?2%(A)。②肠出血为伤寒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肺炎均可发生,但并不是严重并发症。
7.女.42岁。乏力、纳差、腹胀伴发热8天,于8月8日来诊。开始为低热,近3天高热,体温波动于39℃-39.8℃。查体:T39℃,P80次/分,躯干散在少数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血WBC3.6×l09/L,N0.60,L0.40。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立克次体
B.沙门菌
C.大肠埃希菌
D.军团菌
E.布鲁菌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
①患者有消化道症状(乏力、纳差、腹胀)、持续高热、相对缓脉(体温39℃但脉搏仅80次/分)、皮疹、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应诊断为伤寒,其致病菌为伤寒沙门菌(B)。②立克次体常引起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大肠埃希菌常引起急性肠炎,军团菌常引起肺炎,布鲁菌常引起布鲁菌病。
8.属于抗HIV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药物是
A.奈韦拉平
B.齐多夫定
C.拉米夫定
D.司他夫定
E.利托那韦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
①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主要分4类: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进入和融合抑制剂(EI/FI)。其中,NNRTI主要作用于反转录酶某位点使其失去活性,常用药物有奈韦拉平(A)、依非韦伦等。②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均属于NRTI。利托那韦属于蛋白酶抑制剂。
9.霍乱传播途径不包括
A.粪便传播
B.空气传播
C.排泄物传播
D.日常生活接触
E.苍蝇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其粪便或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引起霍乱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也可起传播作用。空气不能传播霍乱,答案为B。
10.女,20岁。腹泻、呕吐伴轻度腹痛1天,6月下旬来诊,共腹泻6次。开始为黄稀便,继之水样便,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粪便检查动力试验(+),碱性蛋白胨水培养有细菌生长,最可能的诊断为
A.空肠弯曲菌肠炎
B.霍乱
C.变形杆菌肠炎
D.沙门菌食物中毒
E.细菌性痢疾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
粪便检查动力试验阳性,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容易生长为霍乱弧菌的特点,故本例应诊断为霍乱(B)。导致ACDE项疾病的致病菌都没有这些微生物学特性。
恭喜你完成今天的打卡!再接再厉哦~
长按进入小程序,
领取你的专属备考资料吧!
打完卡,还想做题练习怎么办?
添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