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预防保健 > 仔猪下痢的不同类型及防治 >
仔猪下痢的不同类型及防治
李宝贵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仔猪下痢是各养猪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仔猪存活率降低,生长缓慢,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很多,致病机理也很复杂,只有分清下痢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病毒型下痢
1.1症状
此型下痢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在寒冷、潮湿、不良的环境中高发,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
1.2防治
疫苗接种;发病的猪只在隔离消毒的前提下,对症治疗,或扑杀。
2细菌型下痢
2.1猪痢疾
2.1.1症状: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带有血液或血块。
2.1.2治疗:口服或肌注痢菌净或洁霉素。
2.2仔猪黄痢
2.2.1症状: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迅速昏死,主要发生在7日龄的仔猪,以1——3日龄的发病率最高。
2.2.2防治:母猪产前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口服或肌注土霉素或氟苯尼考或庆大霉素,或肌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2.3仔猪白痢
2.3.1症状:排出粘腻的白色或灰白色的粥样或糊样粪便,有腥臭味,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的仔猪。
2.3.2
防治:母猪产前接种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苗;肌注或腹腔注射磺胺类
抗菌素。
2.4仔猪副伤寒
2.4.1症状:多见于断奶前后(2——4月龄)仔猪,体温升高(41——42℃),拒食,耳根、四肢、胸前、腹下等处皮肤出现淤血紫斑,畏寒,结膜炎,眼睛有黏性、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连,呈顽固性下痢,粪便水样,黄绿色、暗绿色、暗棕色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恶臭,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2.4.2防治:肌内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肌注阿米卡星或土霉素。
2.5仔猪红痢
2.5.1症状:排红色稀粪,主要发生在7日龄的仔猪,1——3日龄的多见。
2.5.2防治:母猪产前注射仔猪红痢菌苗;肌注硫酸抗敌素或新霉素,或后海穴注射痢菌净。
3寄生虫型下痢
3.1猪球虫病
3.1.1症状:一般发生在7——21日龄的仔猪。主要临诊症状是腹泻,持续
4——6d,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显黄色至白色,偶尔由于潜血而呈棕色,表现为消瘦及发育受阻。
3.1.2治疗:用氯苯胍或莫能菌素或马拉菌素等抗球虫药口服或拌料。
3.2线虫病
3.2.1症状:表现贫血、呕吐、渐渐消瘦,腹痛、腹泻,黏液性或出血性下痢。
3.2.2治疗: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等驱虫药拌料。
4外感型下痢
4.1症状
一般在气温下降或变化剧烈的冬春季节多发,病猪精神不振,起卧不安,尿短、黄,粪灰白如水泥浆,呈酸臭味,四肢两耳发冷。
4.2治疗
黄连素或合霉素肌注,配用阿托品。
5脾虚型下痢
5.1症状
喜卧懒动,眼窝下陷,肛门松弛,粪如浆状,带有未消化完的食物,臭味不重。
5.2治疗
复方新诺明片,酵母片片,维生素B片,矽碳银混合研细,温水送服,服后肌注樟脑磺酸钠。
6伤食型下痢
6.1症状
厌食,肚腹微胀、隐痛,粪稀软酸臭,发黄而粘且有未消化的食物,有时呕吐。
6.2治疗
大黄苏打片或大黄酊或复方龙胆酊或健胃散温水服用。
7寒湿型下痢
7.1症状
由于长期寒冷、潮湿引起,病猪食欲减退或不食,四肢强拘,尿短、少,粪稀薄如水,无特殊气味,有时伴有咳嗽,咳嗽时有稀粪从肛门喷出。
7.2治疗痢菌净+VB。
8湿热型下痢
8.1症状
常发于夏季的高温高湿天,病猪体温升高,耳鼻俱热,口气恶臭,有时呕吐,尿短、少,粪如稀汤并伴有黏液。
8.2治疗
复方氨基比林+青霉素+痢菌净肌注
9不同类型下痢的通用措施
补铁、补硒、补维生素E、补维生素B、补维生素C、补糖、补盐、补钾、补碳酸氢钠;胃肠调理,健脾胃,收敛;合理配伍抗菌素;使用阿托品;加用柠檬酸或醋或盐酸,加锌,加酶,加乳清粉,加益生素;控制环境,消毒,保温控湿;及时隔离;科学免疫;禁饲24——36h,不禁水。
………………………………………………
新猪倌----时尚养猪人!
联系人:王镓琪
手机: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