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常用风药艾叶

艾叶Aiye

ARTEMISIAEARGYIFOLIUM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

图片

来源教材

产地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饮片醋艾炭: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炒炭兼敛,入肝、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止痒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功效助记

vv

功效助记:

爱学习

也温习

通内涵

解析:

爱学习——学习——学——血——止血

也温习——温习——温——温经散寒

通内涵——内涵——涵——寒——散寒

止痛

主治病证

(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湿疹瘙痒(外用)。

此外,用于温灸。

配伍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功能养血止血。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温炎,或煎汤熏洗。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故事

故事和功效无关

据说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名叫黄巢,官兵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害怕。

有一次,黄巢率领军队打到河南邓州城。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形,他乔装扮成老百姓去察看地形。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农村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随着逃难的人群西行。黄巢很纳闷,便上前去询问,那村妇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

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却抱着大的?”村妇答道:“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经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了。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

黄巢听了,为村妇的大义所感动,他对村妇说:“我黄巢专和官府作对,决不伤害无辜百姓!”说着,他拔出佩剑一挥,砍倒路边两株艾草,交给村妇说:“大嫂,你快快回城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插上艾叶,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受到伤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

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农民起义军攻下了邓州、杀了县官,而老百姓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从此,端午节插艾叶可避免灾祸就一起流传到今天。

其实艾叶辟邪的真实起源于古代人们发现艾绒不仅取火方便,而且在保管火种以及在火种迁徙过程中能长时间保存。《诗经》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记载。其后,人类不断受到疾病和瘟疫的攻击,当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生时,往往整个村子或整个部落的人大部分都死亡了,人们无法理解这是瘟疫流行造成的,以为是妖魔鬼怪邪气来侵。但人们发现,在每次灾祸发生时也总是有一些人却能安然无恙。历经无数次的反复观察,终于发现负责掌管火种的这家人,甚至在这家人附近住的人都可以没事,他们仔细检查了这家人与其他人家的不同之处,发现这家人土屋的墙上挂满了艾叶,这家保管火种的人在每年的春夏之交(端午节前后)、艾叶生长最茂盛时上山采摘大量艾叶,挂到自家墙壁上晾干,以备取火及保存火种之用。难道是这些妖魔鬼怪邪气怕艾叶吗?他们又经过多少次反复的实践,终于确认了悬挂艾叶是可以免受妖魔鬼怪邪气侵害的,慢慢就有了“艾叶辟邪”的认识。各地的人也有了在春夏之交时节采摘艾叶悬挂于自家房屋墙上或门窗之上的做法,到后来也就逐渐形成了端午节悬挂艾叶的习俗,再发展到后来,甚至有了在端午节“悬艾叶、带艾虎、食艾糕、饮艾酒、熏艾烟、洗艾澡”的多种用艾习俗了。“艾叶辟邪”在过去曾被视作迷信,在今天看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在古代,当一种瘟疫(烈性传染病)大流行时,往往是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染病死亡的,而造成这些瘟疫传播的根源就是病毒和细菌,但古人无法认识到这些,只好认为是妖魔鬼怪邪气侵害造成的。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这种妖魔鬼怪邪气就是病毒和细菌。而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艾叶中的挥发油(香味成分)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据《艾叶》专著记载:上海等地对用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进行抑菌抗病毒试验,结果发现艾香(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杀灭作用,对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及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其对空气消毒,可明显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同时对化脓性炎症、外伤及烧烫伤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皮癣、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有促进愈合及痊愈的作用,表明艾叶确有预防疾病及保健康复作用。有研究表明,艾叶的香味成分(挥发油)挥发出来后,不仅能抑制或杀灭房屋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分布于人口鼻呼吸道中,能杀灭进入人的口鼻呼吸道中的细菌病毒,还可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毒的侵害。若通过燃烧艾叶烟熏或煎煮艾叶洗浴,则由于高温的作用其香味成分挥发更彻底,效果会更好。同时,研究表明艾叶还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艾灸能增强小白鼠单核巨噬细咆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此点已被众多的药理实验所证实。以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能显著提高健康人鼻分泌液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长期应用艾叶洗浴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明显减少流感的发生率,说明艾叶浴也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代民间认为艾叶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是有科学根据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流行之际都有医药学专家提出运用艾叶(包括艾叶烟熏和艾叶洗浴)进行消毒预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研究艾叶在防治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及小儿手足口病等当代重大传染性疾病上的作用和效果,并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使用方便、高效、无毒的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艾叶药物制剂,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挥更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养生·欣赏·分享

·↑长按此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cs/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