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伤寒论142条,150条,171条解 >
伤寒论142条,150条,171条解
《伤寒论》条,条,条均是讲述太阳少阳并病的,通过互文,可以获取更多不易发现的重要信息。原文引用如下:
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条:“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条:“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从文法上互参可以分析得出如下内容:
(1)写法上是由表到里的顺序。条太少并病是邪偏于太阳,所以先写头项强痛,后写心下痞硬。条“而反下之”说明病偏于里,否则不必误用下法。条邪偏于少阳,所以先写心下硬,后写颈项强而眩。因此条指出不可因偏于表而误用汗法,条,条指出不可因偏于里而用下法。
(2)指出了太阳少阳并病的治疗禁忌。条是太少并病,条亦是太少并病,条言不可发汗,条言不可下。可知太少并病禁用汗下之法。
(3)误治后的转归。条是时如结胸,是似成非成之时;条是下之后成结胸,未下之前,亦是似成非成之时;条亦是未成之时,所以后言慎勿下之。同时条提示此三种情况若下则皆成结胸。
(4)正确的治疗方法。太少并病的治法因条,条均是刺大椎,肺俞,肝俞。所以互文见义,此三条的情况(指
条未误下之前)均可以刺此三穴治疗。
可以看出,仲景把涉及的问题不是在一条之内全部列出,而是以虚实写法通过范围更大的互文,细致的辨别其误治,禁忌及正确的治疗方法,即使是在所谓的一种情况下,也要辨出轻重进退顺逆,其写法上渗透出来的辨证论治精细程度相当高。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