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伤寒杂病论严云科医案 >
伤寒杂病论严云科医案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
民国·闫云科《临证实验录》
崩漏
李某,女,40岁,芝郡人。素日形体消瘦,虚弱多病,今年妊娠五月行引产手术,术中出血较多,迁延半月方止,亦未及时调补。术后36天,复又见红,量多色淡,微有血块,少腹不痛,自认为月经,未予重视,七日血不减,始就医。先用消炎、止血剂不效,后又行刮宫术,量虽减,犹未止。逶延月余,致虚衰益甚。头晕目眩,体倦无力,昼不思食,夜不得寐,心悸筑筑,汗出津津。近复因食水果患泄泻,一日三四行。恶心嗳逆,肠鸣后重。本属至虚之体,复遭创伤、伤食之苦,真乃“船破偏遇顶头风,屋漏反遭连夜雨。”询知自引产后,时发热,自汗出,汗后恶寒,口不干,不思饮。视其面色萎黄,爪甲少红,舌淡白,苔薄白。切诊脉象沉缓无力,腹直肌紧张,无压痛。
观其脉证,知其气血两虚,营卫不和,阳气失固,故漏、汗、利诸症一时并见,治当调和营卫,补阳益气。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0g白芍10g炙草6g附子6g白术15g黄芪15g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
二诊:崩漏停,下利止,知饥思食,发热汗出、心悸失眠亦轻。仍恶寒,脉象弱。拟原方二剂。
三诊:发热汗出止,不再恶寒,诸症悉轻,嘱服归脾丸善后。
按:《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指出阳虚液脱之病因、症状及治方。证之临床,桂枝证加阳虚液脱者,即可投用,不必限于发汗与否。如本案久漏不止,为阳虚液脱之因,亦系遂漏不止之“红汗”也。故投桂枝加附子汤以治。可见伤寒方非囿于治伤寒也。
这个闫云科的医案,它在讲说这个病人的状况是她yj过后,血就一直没有办法收掉,这是一件事;yj完了之后流血不停是一件事,另外一件事是她因为吃了水果造成拉肚子,然后每天一天要三四次水泻是一件事;那另外一件事是她容易出汗、恶寒。
闫云科的观察点就是说,张仲景的桂枝加附子汤理论上是治疗阳虚而汗出。可是阳虚而汗出这个东西,如果再用中医比较广义的、概括性的理论来看它的时候,它是在讲人的灵魂的身体太稀薄的时候,就抓不住物质的身体了。所以灵魂稀薄的时候,我们物质的身体就会流失,就会崩解。灵魂抓不住肉身,就是中国人说的要用阳来摄住阴,用阳来收住阴,这样一种阴阳相抱的概念。
他说,这个人血不止,还有汗,还有拉肚子,她整个来讲就是一个阳虚而不摄阴的一个状态。所以他就统一用桂枝加附子汤来医,两贴就治成“崩漏停,下痢止”,然后再吃两贴就不再出汗了,最后让她吃归脾丸善后。归脾丸就是归脾汤做丸。
中医认为脾统血,所以你能够把补药补到从脾到心的那一段,把它补好,身体就会有一个能量来把血抓住。归脾汤是现在时下中医常用来治疗月经之后,血还滴滴答答没有很干净的方子,是一个摄血的方。
伤寒论的疾病是一层一层的,桂枝加附子汤治的这个阳虚其实也是一个很表层的阳虚,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是治疗更严重的。桂枝加附子汤只是一个开头的一个很轻的方剂,像如果用大青龙汤发汗的话,其实往往就会准备真武汤当后备。因为大青龙汤发了汗虚的程度是需要用更强的药来补充它。用四逆汤也好,用真武汤也好,桂枝附子汤的补阳虚也不是个绝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