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症状表现 > 洪水接触过的食物坚决不能吃 >
洪水接触过的食物坚决不能吃
图片来源:USCDC
洪水期间和之后发生的一些常见疾病包括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黄疸等。如果没有适当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措施,这些疾病可能会致命。一般来说,洪水会增加两种疾病的风险和传播——媒介传播的疾病和水传播的疾病。媒介传播的疾病是通过多种寄生虫和病原体(如蚊子)传播的疾病。一些例子是登革热、疟疾、西尼罗河热等。另一方面,由受污染的水引起的霍乱、伤寒、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被归类为水传播疾病。通过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水而感染水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例如伤口感染、皮炎、结膜炎以及耳鼻喉感染。图片来源:Tri-Country
没有证据表明尸体在自然灾害后会构成疾病“流行病”的风险,然而,经常处理尸体的工人可能有感染结核病、血源性病毒(如乙型/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毒)和胃肠道感染(如轮状病毒腹泻、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志贺菌病和霍乱)的风险。如果杆菌被雾化(肺中残留的空气被呼出,在处理尸体过程中从鼻子/嘴巴喷出肺部的液体),则可能会感染结核病。接触血源性病毒是由于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完整皮肤、骨骼碎片和针头造成的伤害,或由于血液或体液飞溅而接触到粘膜。胃肠道感染更常见,因为尸体通常会泄漏粪便。通过直接接触身体和脏衣服或受污染的车辆或设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污染供水系统的尸体也可能导致胃肠道感染。
图片来源:UnitedNationsUniversity
洪涝灾害过后,即使原有水源经过成熟技术处理,输出水的起始状态符合饮用水标准,也会因遭受严重积水影响,在输送配水和贮水过程中极可能被化学有毒有害物质或生物病原体污染。
如果按照以往的习惯,用生水清洗蔬果和餐厨具,非常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和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尤其在农村,洪涝灾害导致农药、化肥和其它化学药物受洪水浸泡和冲淋而溶解,直接污染如井水、溪水等浅表水源以及继发污染食品。
在洪涝期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被洪水接触的任何食物都极易受到污染,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发出紧急提醒:将所有饮用水和准备食物的水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如Disinpower?帝森能量?次氯酸)或者煮沸;勿用洪水洗碗、洗漱和准备食物(建议生水洗过的蔬果和餐饮具用Disinpower?帝森能量?次氯酸进行消毒后再使用);洪水接触的一切食物必须丢弃;尤其是淹死的、饿死的家畜家禽都不能冷宰食用;田间地头被洪水淹过后,会促使土壤中本来有的各种微生物成倍繁殖,因此没有收获的、成熟的谷薯蔬果也应丢弃。
最新的《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指引(年)》建议,根据灾情及当地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与预防性消毒工作,以消除洪涝灾害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工作人员要了解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尽可能选择消毒效果可靠,简便易行,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确实施消毒措施。从事现场清污、消毒人员注意个人防护,进行现场消毒时应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饮用水、洪水退后的公共活动区域、集中安置点是消毒重点。加强腹泻和发热等症状监测,如发现新冠或其他传染病疫情,应按照相关标准指南及时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
消毒包括:公共活动区域(被洪水淹过的地铁站、商场等室内公共活动区域和街道、社区等室外公共活动区域)、饮用水、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餐(饮)具、食品、手和皮肤、垃圾和粪便、动物尸体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