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出科考公共卫生复习要点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8/9375283.html

一,儿保部分

1.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40周;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到出生后28天,此期包含在婴儿期内;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期:从1岁到满3岁;

学龄前期:从3岁到6-7岁;

学龄期:从6-7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10到20岁。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出现时间: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

持续时间:足月儿最迟2周消退,早产儿最迟3-4周消退;

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umol/L(12mg/dl),每小时升高<8.5umol/L;

其他条件:一般情况良好。

3.佝偻病,缺铁性贫血预防要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1)户外活动:婴幼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h,尽量暴露身体部位。在家中隔着玻璃晒太阳几乎是无效的,因为中波紫外线的透过率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人体合成补钙所需的维生素D。

(2)正常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IU/d。母乳喂养儿的母亲应同时补充钙剂。

(3)高危婴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应立即补充维生素DIU/d,3个月后改为IU/d。有条件者可监测血生化指标,根据结果适当调整剂量。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1)6月龄以上儿童,每年应至少检测血红蛋白1次。

(2)血红蛋白正常值(6月龄-6岁):Hb≥g/L。

(3)贫血程度判断:

轻度:90-g/L;

中度:60-90g/L;

重度:<60g/L。

(4)贫血的治疗:

初次发现贫血,且程度较轻Hb≥g/L,注意调整饮食,每周食用动物肝脏两次,每天食用红瘦肉和绿色蔬菜,红小豆、红枣煮粥煮水饮用,1个月后复查。

再次发现贫血,或Hb<g/L,除饮食调整以外,需加服补铁药物,如右旋糖酐铁1天1支,1个月后复查,每3-6个月复查一次。

4.促进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目的

促进神经精神发育。婴幼儿感知觉发展包括个体发展中最早出现的心理现象和最基本的心理过程的发展,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皮肤觉、运动觉、空间时间知觉等,感知觉在活动过程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

5.婴儿营养不良早先临床表现

儿童营养不良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身高未受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低于正常25%-40%,身高比正常减低。

Ⅲ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

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体重不增。

6.营养对脑发育影响的关键时期

妊娠的后3个月至出生后的6个月。

7.幼儿期的主要特点

(1)体格发育稍减慢,智力发育迅速;

(2)消化功能不完善,但营养需求大,应给予适宜的喂养以保证正常生长发育;

(3)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8.判断小儿体格生长的主要指标

体重:是身体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重量的总和,是反映和评价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的最敏感、最可靠、最重要也是最易获得的指标,主要反映目前或近期的营养状况。

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6+月龄*0.25(kg);

1岁:出生体重的3倍;

2-12岁:年龄*2+8(kg);

身高:代表头部、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是生长长度的重要指标,是评价生长速度的根据,可反映远期的营养状况。出生时约50厘米,一岁时约75厘米。2-6岁小儿身高:年龄*7+75。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躯干的发育。坐高占身高的比例较其绝对值意义更大,是反映身材匀称度的指标。

头围:是自眉弓上缘至枕骨隆凸最高点绕头一周的围度,可敏感地反映3岁以下儿童头部的发育。

其他包括上臂围、胸围、指距、前囟、牙齿发育、长骨发育等。

9.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1)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内会有体重的下降;

(2)下降程度不会超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8%;

(3)最迟10天内就会恢复甚至超过出生体重;

(4)新生儿出生后排出胎便和尿液,通过皮肤、肺等途径丢失许多水分,加之出生后前几天吃奶较少等原因造成。

二,妇保部分

1.孕前保健的目的

选择适宜的受孕时机。

2.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

①蛋白质总量虽较少,但其中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故在胃内形成凝块小,易被消化吸收;

②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供给丰富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颗粒小,又含较多解脂酶,有利于消化吸收;

③乳糖量多,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

④含微量元素如锌、铜、碘较多,母乳铁含量虽与牛乳相似,但其铁吸收率达49%,而牛乳中仅4%,故母乳喂养者贫血发生率低;

⑤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故较少发生佝偻病;

⑥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等,有助于食物消化。

(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食物消化。

(3)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的发育。

(4)母乳含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物质。

①含有SIgA,尤以初乳中为高,有抗感染和抗过敏作用。此外母乳中尚有少量IgG和IgM抗体,B及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有一定免疫作用;

②含有较多的乳铁蛋白可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③其他如双歧因子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抑制大肠杆菌,减少肠道感染。

(5)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及泌乳速度也较合宜,几乎为无菌食品,简便又经济。

(6)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

(7)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有利于计划生育;

(8)哺乳母亲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3.孕前妇女开始服用叶酸片最佳的时间

以怀孕为为临界点,孕前补三个月,孕后补三个月。

足量的叶酸可以满足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需求,减低小儿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病风险。

4.规范产前检查的次数和频率

妊娠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孕早期(12周内);

孕中期(12~28周);

孕晚期(28~40周)。

孕早期:在确诊怀孕后,在停经12周内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

孕中期:每4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16、20、24、28周)。

孕晚期:孕28~36周,每2周检查一次;孕36周以后每周检查一次。

5.双胎妊娠常见的并发症

双胎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产程延长,产后出血。

其他包括: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妊高症):与单胎相比,妊娠引起的高血压疾病更容易在双胎中发展。双胎并发妊高症的发病率高达40%,比单胎高3~4倍,且双胎妊高症发病早、程度重,容易发生心肺并发症。其治疗原则与单胎相同,但由于双胎孕妇体内的水、钠潴留更严重,血容量增加的更多,因而在治疗中要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扩容治疗需慎用。

贫血:发生率约为40%,是单胎的2~3倍,主要原因是铁和叶酸储备不足。

产后出血原因:尤其是经阴分娩的双胎妊娠,其平均产后出血量≥ml,主要是子宫过度膨胀导致的子宫收缩乏力。

早产:原因为胎膜早破或宫腔内压力过高,及严重的母儿并发症。双胎的平均分娩孕周是36周,大约50%的双胎是在37周或之前分娩。双胎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出血发生率多于早产儿。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任何一胎儿的体重低于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或小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数并伴胎儿异常(羊水过少或脐动脉多普勒血流图像出现异常)。双胎胎儿的生长在孕28~30周前与单胎比无明显差异,但以后双胎胎儿的生长速度会逐渐下降。

6.孕妇最佳体位

左侧卧位。

(1)有助于子宫右旋缓解;

(2)减轻妊娠子宫增大压迫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输尿管,增加子宫和胎盘的血液灌注和肾血流量,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降低围产期母胎发病率和死亡率;

(3)在长时间的睡眠中,不可能保持不变的姿势,可以左右交替,但最好采取更多的左卧姿势。

三,精防部分

1.重症精神疾病范畴

(1)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

(2)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动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

(3)主要包括:

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性障碍、

偏执性精神病、

双相障碍、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

(1)旧称早发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具有思维、情感、感知、行为和人格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分裂”。

(2)病程多迁延,易复发,多次发病者会转入慢性状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3)多起病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男:女约为1:1.6。

(4)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与遗传素质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产生一定影响。

(5)起病可为急性和亚急性,也可为逐渐缓慢起病。

(6)症状表现常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常见的感知障碍为言语性听幻觉,明显的思维障碍常表现为言语无序,联想结构的松弛,思维过程的中断,与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情感反应也有多方面的紊乱、淡漠、迟钝、不协调、倒错以及矛盾情感。缺乏深刻细腻情感的交流。其中尤以不适切、不协调的情感最为常见。

(7)少数病例呈现紧张症行为,如兴奋躁动,刻板语言、刻板动作,或木僵、违拗、缄默及蜡样屈曲,或表现冲动毁物、伤人自伤等。

(8)病程多迁延,很少有缓解完全的间歇期,与其他功能性精神病比较,预后不理想。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1)英文简称SAP,是指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同时并存,两组症状又同样突出的一类精神病性障碍。其分类归属尚未确定,我国分类暂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大条目下。据WHO统计,其患病比例占精神分裂症13%;国内则为5.3%。

(2)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大多数病例起病前有诱因。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大多为青中年。

(3)有遗传倾向,且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同时并存,而且同样明显为主要临床相。

(4)分裂症状可表现为特征性的思维障碍,妄想、幻觉及言语行为的明显紊乱或紧张症行为。

(5)情感症状可符合典型的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或躁狂抑郁的混合发作。

(6)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预后一般较单一精神分裂症者良好,但较情感性疾病差。

偏执性精神病:

(1)又名妄想性精神病,系一组病因未明,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据国外统计,时点患病率为0.03%,终生患病机率为0.05%-0.1%。

(2)男女患病比例相仿,好发于中年期。平均初发年龄为40-45岁。移民、迁居、耳聋及有严重心理社会应激者易患本病。

(3)病前常有性格缺陷,如偏执型人格或焦虑回避型人格。血缘亲属中,偏执型人格比例较高。

(4)妄想为偏执性精神病最突出的精神症状。妄想持久,至少持续数月,长者达数年,甚至终生。少数患者在病程中可伴间断的抑郁发作。呈慢性病程。

2.精神病肇事,肇祸定义

肇事行为认定:

精神病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下列行为之一、

造成较重后果的,认定为精神病人肇事行为:

1.殴打他人造成伤害的。

2.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的。

3.妨碍交通安全的。

4.抢夺,损毁公私财物的。

5.其他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肇祸行为认定:

精神病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

定为精神病人肇祸行为:

1.杀人、强奸、伤害等严重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

2.防火、爆炸、投毒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3.以暴力等手段严重侵犯公私财产的。

4.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

5.其他违犯刑法的行为。

危险性评估:

精神病人危险性评估共分为5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有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有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有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有持管制器具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有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3.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时限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是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查找原因,对症治疗,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

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若初步处理无效,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精神疾病的自知力定义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态并愿意接受治疗称为“有自知力”;否认自己病态并拒绝接受治疗称为“无自知力”;介于两者之间称为有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自知力缺失,他们常否认有病并拒绝治疗,随着精神症状的消失,患者自知力逐渐恢复,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神经症患者中多数有自知力并主动求治,但是癔症发作却没有自知力,也从不会主动求治。

5.中国精神卫生标志

飘扬的绿丝带。

绿色代表健康,使人对健康的人生与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希望;绿丝带寓意爱心,既是社会和公众对精神病人的理解与爱心的表达,更是一种倾力支持精神卫生工作和不断完善自身精神健康,共创和谐社会的行动标志;轻盈飘动的绿丝带,象征着快乐和愉悦的心情,是我们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生生不息的源泉。

四,计免和传染病部分

1.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各类传染病报告时限

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目前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报告时限:2小时内上报。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乙类共计26种,24小时内上报。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丙类共计11种,24小时内上报。

3.麻疹疫苗的初种时间

生后8个月。

4.引起秋冬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

轮状病毒。

(1)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自行停止。

(2)保持好的生活作息,少食辛辣生冷性食物,不要吃没有煮熟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的保暖。

5.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方法

脊髓灰质炎,非常严重的小儿神经系统急性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受感患儿单个肢体瘫痪,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一种主动免疫的方法,包括两种:

(1)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或脊髓灰质炎疫苗滴剂。

(2)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针剂。患儿有消化功能缺陷,可采用脊髓灰质炎疫苗针剂。

有资料称罗斯福患有脊髓灰质炎,一说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性、相对对称的弛缓性无力)。

违拗:[拼音][wéiào]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表现出抵制或反抗。

偏执:过分的偏重于一边的执著。指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

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一般是其治疗量的1/2-1/3。一般应维持服用2-3年。过早或过多减少抗精神病药的维持量易复发,过度疲劳、过量饮酒、感染性疾病和其他原因也可诱发。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zz/1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