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小讲堂第五讲温病的鉴别与分类

治白癜风太原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03783.html

温病学小讲堂

文/温病教研室吴智兵教授、林长峰主治医师

第/五/讲

温病的鉴别与分类

朋友们好,经过几期的学习,我们知道温邪包括了: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疠气等,从而导致的温病分别是:风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春温、温毒和温疫。常见的温毒又分为大头瘟、烂喉痧。常见的温疫又分为:温热疫、暑热疫、湿热疫等。面对这么多的温病,还有历代医家对温病、温毒、温疫之间概念的混淆现象,加上我们常讲的伤寒,到底与温病是什么关系等等的诸多问题,有必要跟大家讲讲温病的一些鉴别和分类,以便于大家的掌握。

温病的鉴别

No.1

温病与伤寒

伤寒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凡由外邪引起的外感疾病都属于广义伤寒,其中既有风寒性质的,也有温热性质的。狭义伤寒是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之中。温病与感受寒邪引起的狭义伤寒虽同属外感热病,在病因方面,温病是感受温邪而发病;伤寒是感受寒邪而发病。在感邪途径方面,温邪多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经或中焦脾胃;寒邪多从皮毛而入,先犯足太阳膀胱经。在病机方面,由于温为阳邪,化热极速,易伤阴液,故病之后期易出现肺胃阴伤或肝肾阴涸之证;寒为阴邪,化热较慢,易伤阳气,故病之后期易出现太阴、少阴阳衰之证。

No.2

温病与温疫

在温病学的历史上,有些医家把温病与温疫混淆,认为温病就是温疫,其实,温疫属于温病的范畴,提出温疫的概念是因为温疫在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因为这类疾病的属性是温热性质,故称为温疫。

No.3

温病与温毒

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好发于冬春两季,如大头瘟、烂喉痧等。现代医学中的颜面丹毒、猩红热、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均属于温毒的范围。

温病的分类

温病属于外感疾病的范畴,从病因上来讲,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范围。温病范围主要是与四时季节关系密切的温病,简称“四时温病”。包括风温(冬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热疫、湿热疫等。

西医学中大多数急性感染性疾病,如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乙脑等;常见细菌性疾病有细菌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霍乱、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等;螺旋体病中的钩端螺旋体病;原虫病中的疟疾;其它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某些非感染性的发热性疾病,如热射病、急性白血病、小儿夏季热等,可归属于温病的范畴。

临床对温病的命名大致有五种方式。一是根据发病季节命名,例如发生在春季的春温、发生在冬季的冬温。二是根据四时主气命名,例如风温、湿温、暑温、暑湿即是。因为春天的主气是风,故称风温;夏天的主气是暑,故称暑温;长夏季节的主气是湿,故称湿温等。三是把发病季节与主气相结合命名,例如秋燥因其发病季节是秋季,秋天的主气是燥,故名秋燥。四是根据特殊的临床表现命名,例如大头瘟即是因其头面肿大、灼热疼痛,而定名为大头瘟;烂喉痧即是因其咽喉红肿,甚至糜烂疼痛,肌肤丹痧密布,故命名烂喉痧。五是根据流行特点命名,如将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甚至引起较大流行的一类疾病称为温疫。

温病的临床分类在于执简驭繁,有利于温病学的学习。

No.1

根据病证性质分类

温病的临床证候复杂多样,依据是否兼夹湿邪,可将温病大体分为有热无湿的温热类温病和热湿兼见的湿热类温病。

温热类温病: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温热疫、暑热疫等。这类温病起病较急,热象显著,易伤阴津,传变较快,病程较短,治法以清热祛邪为主。温热类温病在病程中虽可夹湿夹痰,但仅出现于某一阶段,且病变仍以热象较为显著。

湿热类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湿热疫等,这类温病起病较缓,兼备湿热两方面的证候。治疗以祛湿清热为主,如湿邪偏盛或湿从阴寒转化为寒湿时,易伤阳气;中后期,湿渐化热或湿从阳热转化而纯热无湿时,亦易耗伤阴津。

No.2

根据发病类型分类

即根据温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及病证特点是否符合时令病邪的致病特点,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的为新感温病,初起多见表热证,然后由表入里,逐次深入,如风温、暑温、湿温等。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称为伏气温病,起病初期即以里热证为主,其病证特点与时令病邪特点不相一致的,病邪或由里外达,或内陷深入,如春温、伏暑等。

__

_

温馨提示

___

一、广州中医院温病学小讲堂课程安排时间表:

第一讲:温病学概述(一)——温病学的前世今生

第二讲:温病学概述(二)——温病的临床特点

第三讲:温病的病因

第四讲:温病的发病

第五讲:温病的分类

第六讲:温病的治疗

第七讲:温病的预防

第八讲:温疫(一)——温热疫

第九讲:温疫(二)——暑热疫

第十讲:温疫(三)——湿热疫

二、由广州中医院温病学教研室讲授的《温病学》慕课第一期已发布上线,3月份将进行第二期线上课程学习。欢迎大家参加学习!

学习指引:

手机/平板均可下载“中国大学MOOC”APP。

使用手机号注册APP。

登陆到中国大学MOOC后,在发现新课中,搜索“温病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报名参加”。OK!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zz/1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