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诊断鉴别 > 仔猪副伤寒的主要特点及防治措施 >
仔猪副伤寒的主要特点及防治措施
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急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也带来较大的危害。 1病原体 各国、各地分离的猪沙门氏菌病病原体血清型很不一致,其中主要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此外,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也常引起本病的发生。 2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及羊水等排出大量的病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等途径发生感染。由于沙门氏菌的菌型很多,并且几乎温血动物均能受到感染,因此病菌分布面很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 3流行情况 本病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尤其多见于刚断奶的仔猪、一般散发,流行缓慢。如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或初乳中无母源抗体时,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长途运输等,尤其是在患猪瘟时,往往并发和继发本病。 4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急性型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猪呈败血症症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厌食,呼吸困难,后期下痢,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斑。病程多数为1~4天,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慢性型为本病的常见病型,感染后症状较轻,体温稍许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生长停滞,常堆叠在一起,病初便秘后期下痢,排灰白或黄绿色稀粪,带有血液或粘液,具腥臭味。有些病猪咳嗽。病程2~3星期或更长,腹泻时发时停,病死率25!~50%,病猪即使恢复也会成为生长发育不良的僵猪,仍可带菌并且排菌几个月。 剖检病变方面,急性病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耳,后躯及腹下皮肤有紫斑,脾肿大呈暗紫色。浆膜和黏膜有小点出血。肝有灰白色小点坏死灶。慢性病型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为盲肠、结肠和回肠的坏死性肠炎。脾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常见有卡他性肺炎或灰黄色干酪样结节。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需从实质器官中分离细菌并作鉴定。同时要注意与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区别。 5防治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传染源传入,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对水、饲料等应严格按照卫生规定管理。病猪和病死猪均不可宰食,以免污染环境并引起食物中毒。被病菌污染的场地要全面彻底地消毒。 免疫接种 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多价副伤寒灭活菌苗和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后者以氢氧化铝作佐剂,其免疫效果优于前者。现在多用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口服或肌肉注射。出生后1个月以上的哺乳健康仔猪均可使用。本菌苗注射免疫时,有些猪只可能出现较大的反应。口服免疫时,应空腹喂苗,使每头猪均能吃到足够的菌苗,菌苗的稀释和拌法要按规定执行,以免失效。如用本群或当地分离的菌株制成的自家灭活菌苗,其免疫效果更好。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搜集,以供大家学习和交流为目的。本平台支持,支持正版原创。若本平台所发的资料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本平台立刻删除
武汉白癜风医院白颠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