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攻略高中历史疫情高频考点大盘点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相关链接:一口气读完高中历史必修1

一口气读完高中历史必修2

一口气读完高中历史必修3

01时政热点

爆发于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目前为止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02热点解读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年末年初的突发事件,在以注重时政热点的中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必然会加以体现

03考点剖析

本热点专题的考点有以下几个特点:教材中与之有关的直接知识不多,但是从疫情发展和我们采取的对策,以及教材外的联系知识点却是异常丰富,所以在复习中必须注意教材内外知识的联系以及必要教材以外知识的补充。

04考点链接

(一)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在本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在2月1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例,占比为85.20%。湖北以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的治愈出院和症状改善占87%。再如截至2月18日24时,广东全省确诊病例例,中医药参与治疗例,参与率达93.54%;在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有例,平均住院日14.5天,症状改善例,有效率达89%。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进行整理。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四诊法“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

2.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

时间

成就

历史地位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要在诊断上辩证的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

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其代表作是《千金方》。

4.明代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这部著作内容丰富,考订详细,富有大量插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和详细介绍,是我国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在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期间对中医多有所攻击,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从中我们应得出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正确认识中医的地位和价值: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瘟疫

至年,云南86县流行鼠疫,死亡人数超过73万人。

至年,福建57个县、市71万多人死于鼠疫。

至年,内蒙东部52万人死于鼠疫。

至年,东部鼠疫,黑龙江、吉林死亡2万多人;同期,肺炎流行,死亡6万人。

年,内蒙古流行肺鼠疫,波及6个省市,死亡1.46万人。

至年,东北第二次鼠疫流行,死亡多人。

年,内蒙西部鼠疫流行,波及17个县、市、旗,死亡人。

年,8至9月,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发生霍乱,死亡人。

至年,吉林鼠疫流行,死亡人。

年,9月20日,东北两个城市鼠疫,死亡多人。

年10月1日,中南地区发生可疑疫病,造成5万人死亡。

中国近代史上的瘟疫及医学成就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涉及,在历史复习中需要借助与教材外的知识作为背景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右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史上瘟疫多发的结论。

进而利用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瘟疫多发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社会制度的落后;北洋时期军阀混战,严重破环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医学知识的落后匮乏

分析近代中国瘟疫多发造成的影响: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深重灾难,破环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对瘟疫多发,近代中国在防疫问题上取得过一些成就,其主要原因如下:西方先进医学科技和卫生知识的传入;清政府开始采用新的卫生防疫方法,开始确立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推动卫生防疫制度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社会各界各团体的积极努力;杰出科学家的贡献。

近代中国防疫有所成就的影响: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

近代西医传入对于中国近代防疫事业的影响:

(1)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受西方医学知识和现代卫生制度的影响,中国大城市的公共卫生事业逐渐发展起来,科学处理垃圾与粪便,推广自来水,监督食品卫生,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在中国近代的瘟疫情况复习中,有两个教材之外的知识需要大家特别注意:日本部队的罪行和伍连德的事迹。

日本部队:部队是日本法西斯于日本以外领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设于今哈尔滨平房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满洲国"内。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大部分建筑,现仍存部分遗址。这支部队是侵华日军假借研究内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也是日本法西斯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

年7月,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长石井四郎,亲率一支远征队,携带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开赴华中战区宁波一带进行细菌战。

日军将所携细菌投入蓄水他和居民区,造成宁波一带鼠疫等传染病流行。与此同时,日军“七三一部队”另一支远征队在南京“荣”字第一六四四部队配合下,携带公斤的炭疽菌、副伤寒菌和鼠疫菌,到重庆以及浙赣铁路干线的金华、龙游、衢县、玉山、浦江进行细菌战,造成被污染地区传染病流行,大批居民死亡,许多户全家死绝。

更惨无人道的是,日军还将注射有伤寒菌和副伤寒菌的大饼分发给南京战俘营的名战俘食用,然后将战俘释放出狱,借以传播疾病。

日本部队的罪行突出反映出了近代中国瘟疫横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罪行。

国士无双伍连德:伍连德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科学家中第一位为世界所推崇者。自年从南洋归国服务,30年间始终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他主导了中国近代第一次防疫战。在日俄势力下的东北,他带队克服千难万险成功阻止了疫情,挽救了无数生灵,被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授予“鼠疫斗士”的荣誉称号,为中国在世界赢得了尊敬。他在中国医学、中国防疫史上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个担任国际医学会议主席的中国人,第一个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的中国人,第一位获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虽然中国不是他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但他始终以“中国医生”自居,为中国的防疫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于伍连德事迹的考点,主要有两点:

(1)在防治东北鼠疫中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伍连德采取了火化尸体、消灭老鼠、隔离患者、清洁消毒、加强检疫、防疫宣传、隔绝关内外交通、聘请国外专家协助防疫、建立防疫组织等措施,耗资巨甚,但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2)主持东北防疫,除了消灭疫情之外,再结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情况,在俄日两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由中国人自己完成防疫斗争,从而有效的维护了中国主权。这与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背景和影响有相似之处,都体现出了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超的科技水平。

(三)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参考右图。

——先后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致盲性沙眼、丝虫病和新生儿破伤风;

——曾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已极其少见;

——已经保持19年没有脊灰;

——提前实现了WHO提出的乙肝阶段性控制目标;

——大多数流行地区的血吸虫病被消除或者传播控制;

——疟疾实现了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

——已13年没有了白喉;

——麻疹、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甲肝、痢疾、伤寒发病降到了70年来最低水平;

——艾滋病疫情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9%;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在我国提前实现;

——成功应对了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新布尼亚病毒病以及各种新型流感等新发传染病

——摘引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防疫不完全简史》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安定;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医学科技的进步;国际社会的支持等。

新中国医疗卫生科技的重要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卫生医疗事业取得成就的意义: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有利于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四)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死亡人数之多,堪称空前绝后,它席卷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国家,肆虐了三个多世纪,造成了很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年鼠疫爆发后的短短5年内,第一波的鼠疫就导致了欧洲1/3到1/2的人口死亡。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严重影响了当时欧洲宗教和经济活动。这次大流行在医学史上称为“黑死病”。黑死病的流行导致了欧洲发生某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大量的神父染病死亡,动摇了"瘟疫是上帝对罪人惩罚"的这一基本信念,使教会对普罗大众的精神控制严重削减。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清楚地洞悉了号称万能、救世的宗教与教会,在灾难面前竟然同样毫无作为。人们开始对宗教重新思考和追求,从这一点来说,黑死病对宗教改革也有促进作用。

2.孕育了及时行乐的现实主义。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思想盛行,随着黑死病的日益猖獗,面对死亡,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甚至主教、传教士和僧侣也都以不光彩的方式卷入这一狂潮。

禁欲主义逐渐退出,人文主义逐渐兴起,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ys/1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