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疾病治疗 > 廖敦大夫与你畅谈伤寒杂病论与古今抗疫 >
廖敦大夫与你畅谈伤寒杂病论与古今抗疫
廖敦,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著有《揭开道德经的神秘面纱》及《伤寒论新解》,曾应邀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专题节目。对历史、文化、医学颇有研究,喜爱古典著作,特别古代医书。
大家知道此次新冠状病毒性肺炎的8位“遥传”者事件吧!其中一位就是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是她首先怀疑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不明肺炎患者,感染一种不明微生物,坚决要求上报疾控中心并告知圈内医务人员的。这里首先涉及一个传染病报告制度问题,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传染病报告制度。
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在战国时期,就有逐级上报传染病制度。尽早尽快的逐级上报制度,对传染病的控制是极其关键的,它能将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有效减少各方面的损失。医院中,院感科主任权力仅次于院长,且相关领域意见不统一时,院长还必须听从院感专家意见。
战国便有隔离制度
战国时期,《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关于防治瘟疫“毒言”的立法,知情者应主动断绝与其接触,不与患者一起饮食,或者不用同一器皿,并向官府报告,患者被抓到官府后,经医生确诊,关进“疠迁所”进行强制隔离,以切断“疠”病的传染源。这些后来逐渐成为制度,在汉代、南朝、唐朝皆有大量记载。到南宋,各地建立“安济坊”,依据病人病情轻重程度,异室居住,以防渐染,医生要及时记录病情,最后还要被官府考核。
目前,国家在武汉火速建成雷神山、医院。如果大家细心,会发现它们地下铺防水层,让污水、排泄物、雨水等集中排至污染物处理中心。可这一方法与制度,同样已出现在东周时期。如《左传》记载,成公六年,当时已经采用深埋和土层过滤处理污水的方法,来防治疫病。
清代熊立品在《瘟疫传症全书》中说:“当合境延门,时气大发,瘟疫盛行,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染具秽污;毋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毋食病家时莱,毋拾死人衣物……”
瘟疫尸体是主要传染源,古代是如何处理的呢?据《周礼》所载,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了处理无主尸体的作法。此后,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死者尸体的制度。在宋代,这方面做得更好,官方于灾害过后招募僧人掩埋尸体,以度牒为奖励。这些都是较为具体的隔离措施。由此可见,古代很早就开使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瘟疫传染源,阻止疾病传播。
古人如何应对瘟疫
说完隔离,该轮到消毒了,古人碰到疫病,有哪些合理的措施呢?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介绍,凡是从疫区来秦国的宾客,入城前,其乘车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进行消毒防疫。而到后来,也出现空气消毒辟秽及高温蒸煮消毒。
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狂犬病的治疗办法。如果人被狂犬咬伤,应将该狂犬打死,取其头颅中的脑汁敷于伤口,可治之。
“天花人痘”接种法,被认为始于唐代早期。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有“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敷之’的治疗记载。“人痘”的熟苗接种法,成熟于十六世纪明朝中叶,后来传播到欧洲、日本、印度,为世界防治天花做出杰出贡献。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