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荷生伤寒论难解条文阐释

治疗白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伤寒论》难解条文阐释

导读:历代医家对《伤寒论》无不推崇备至,赞誉有加,但由于此书年代久远、屡经兵火,辗转传抄,今本颇多难解条文,历代注家纷纷,却也未能尽释疑难。本次课程,姚老从指导临床的角度分析《伤寒论》中难解条文,更好的指导治疗。

条原文: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水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黑皮)、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白散方: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饮水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主义:

伤寒误用水外治法,导致水郁在肌表,或停留在膀胱,或结在中、上二焦,分别举出方同治,证候,就只对水郁肌表,其余水蓄膀胱与停留中上二焦,它就没有证候了。

整条的结构分三段:

服文蛤散止为第一段,伤寒误用水治法,成水郁肌表证;

若字以下两句为第二段,水结蓄膀胱,表里同病,属于太阳变证;

最末后四句为第三段,误治后寒水偏实,结于心胸的太阳转属太阴的寒实结胸证。

原文串解:

伤寒病在太阳之表,恶寒发热,应以汗法解之,反误以口含冷水潠喷之、若(以及)浸灌之,其发热之势被冷水所退却不得外达而祛邪使去,每到弥更(五更终了)的时候益更增烦扰,肉上发生白?如粟米散碎隆起,意欲(自觉很想)饮水,但饮水反不能止渴者,应该给他服文蛤散。若服后病不差而兼现小便不利者,与(用)五苓散。

若寒水偏实结于心胸,胸下结硬而无潮热、便秘、心烦、舌燥等热证者,可与(用)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之。

阐释:

1、“反以冷水潠灌”:本当属于阴湿范围,“潠灌”古代一种外治法,即冷浴;属于误治。

2、“弥更益烦”在注家笼统解作更加发烦,“弥、更、益”都可做增加的解释,《金匮玉函经》、《千金》、《外台》都没有弥更二字,俨然认为是衍文,我认为“弥更”二字具有临床的实际意义,“更”字读平声,乃更鼓之更,就是打更,“弥”字,就不应该援引《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解作很字或者更字,而应当援引《诗经》里的“诞弥厥月”训作终止,也可解作满,故整体来解乃更鼓已终,即五更已尽之意(汉朝同魏朝这个漏刻法,是黄昏到黎明的一夜分为五刻,或者叫做五鼓,五更,即清晨四五点钟。),据此,“弥更益烦”指在五更终了的时候,就更见烦躁(水郁肌表,热被水遏,等到五更,平旦,热与水相抗,故见烦躁益甚。)

3、“肉上粟起”,即白?;

4、“意欲饮水、反不渴者”:不渴应做饮水不能止渴;

5、柯韵伯注:“因太阴误下,必胸下结硬”为寒实结胸的具体症状,余认为胸痹汤即三物小陷胸汤。

收听完整版课程,请下载明医APP,收听明医微课丨姚荷生:《伤寒论》难解条文阐释

·版权声明:

本文音频摘自优酷,作者/姚荷生,编辑/张玉梅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ys/12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