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防治二
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脱水为特征。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其特征为呕吐,腹泻。病毒存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而传染。
轮状病毒感染,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可能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发病率高。双糖特别是乳糖消化障碍,电解质从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从而导致水样腹泻。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
细菌性腹泻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发生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粘液。
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
仔猪白痢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形状粘腻。15日龄以上的病猪多能自愈,但多数病例有反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仔猪由于肠粘膜炎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便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寄生虫性腹泻猪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球虫在成猪体内寄生,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病畜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发育迟钝,时有死亡。线虫病,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圆线虫等,主要侵害仔猪,可引起腹痛、腹泻、粘液性或血性下痢。在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时有发生。
往期回顾
仔猪腹泻的防治(一)
[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