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基本常识 > 博大金点猪肠道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案珍藏版 >
博大金点猪肠道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案珍藏版
猪常见肠道疾病鉴别诊断表
病名
病原
流行病学
主要症状
剖检病变
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
黄痢
猪大肠杆菌
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多发,其中1~3日龄发病和病死率最高。本病常是整窝发病。其病原菌为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天气骤变,猪舍阴冷潮湿,饲养人员缺乏防疫意识等均可诱发本病。
急性肠炎和败血症。拉稀,呈黄色或黄白色的稀浆糊样,有特殊的腥臭味,使病猪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但有的不显下痢呈急性败血症死亡。外观尸体严重脱水,干瘦,黏膜苍白发绀,肛门及腹部周围有黄白色稀粪污染。
肠黏膜充血、水肿,肠道内充满腥臭的黄白色内容物,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最为严重,多处呈红色或暗红色。肝紫红色和红黄相间纹样色调。肾色淡,表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心脏扩张,心房、心室充满凝血块,心冠部有少量出血点,肺明显水肿。
预防:小猪:右旋糖苷铁+金头孢作三针保健。
母猪:注射:产前产后康+金头孢。口服: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倍氟健+VC维生素C可溶性粉,产前2天至产后5天。一天1~2次。
治疗:母仔同治:产前产后康+金头孢,严重的另一边配合注射“呼吸道防治方案(氟苯+多西)”或稀拉克。
白痢
10-20日龄的多发,无季节性。饲养管理不良,卫生不好,阴冷潮湿,气候骤变,奶汁过稀或过浓,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等均可诱发本病。传播快,一头小猪发病可迅速引起全窝发病。
下痢,灰白色,有气泡,腥臭。有的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日渐消瘦,精神不佳,被毛粗乱无光,结膜苍白,怕冷,恶寒战栗,有的并发肺炎,呼吸困难。一般5-6天死亡。
病死仔猪无特殊病变。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轻度充血潮红,肠壁菲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实质脏器无明显变化。
水肿病
溶血性大肠杆菌
断奶1-2月内多发,一窝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致大肠杆菌繁殖而发生水肿病
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眼险、眼结膜、前额皮下水肿。死亡率高,可达90%以上。
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预防:倍氟健+弓源健+VC,于断奶后定期每半月或1月一个疗程。
治疗:1产前产后康+地米+金头孢一边,另一边注射金6甲或三氮磺。2、圆蓝副嗜康,肌注
仔猪副伤寒
猪沙门氏菌
多发生于2-4月龄小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常在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环境卫生差;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致病诱因存在
初期急性发生时,与猪瘟相似,典型的症状是持续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有肺炎症状。
大肠粘膜有典型的坏死和溃疡。或粘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失去弹性;肝、淋巴结等干酪样坏死。
预防:倍氟健+倍氟健+VC,拌料。
治疗:1、圆蓝副嗜康,肌注。
2、混感怪热急救+安乃近+金头孢注射,另一边“呼吸道防治方案(氟苯+多西)”
猪梭菌性肠炎
C型产气荚膜梭菌
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病死率一般为20%~70%。本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的奶头及垫料
排出红褐色血性稀便,便中含有气泡和灰色坏死组织碎片,有特殊腥臭味。有的仔猪出现呕吐和不自主运动,最后尖叫死亡。
腹部皮下胶样浸润,胸腔,心包,腹腔红色积液,小肠坏死,肠壁深红色,与正常肠段界限分明,肠壁显得粗糙和肥厚。肠粘膜下层出血,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充满气体,肠系膜淋巴结呈深红色
预防:倍氟健+弓源健+VC,拌料
治疗:1产前产后康+地米+金头孢一边,另一边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
2、圆蓝副嗜康,肌注,另一边“呼吸道防治方案(氟苯+多西)”
3、痢疾腹泻+金头孢注射,另一边注射“腹泻拉稀(氟苯+金根)”
猪痢疾
猪痢疾密螺旋体
各年龄猪均可感染,小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健康猪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般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传播缓慢,但流行期长,病猪康复数周或数月后仍可复发。饲养不足、缺乏维生素和应激因素时,可促诱发本病。
厌食、喜饮、腹部卷缩、行走摇摆,后期排粪失禁。先拉软粪,渐变为黄色稀粪,内混粘液或带血。严重时所排粪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粘液、出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有时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粘液及纤维伪膜。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死亡。病猪体温正常进行性消瘦,生长停滞。
大肠粘液性和出血性炎症,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粘液和血液;病例稍长的病例,主要为坏死性大肠炎,粘膜上有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坏死,坏死常限于粘膜表面,肠内混有多量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成年母猪为15%~19%。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平均50%。传播较慢,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经1个月左右流行自行停熄。
呕吐、腹泻、脱水。病初烘便黄色粘稠便,以后变成水样,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1周以内仔猪常2~4天内死亡,死亡率为50%。断奶猪、育肥猪症状轻,腹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4~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皮下干燥,脂肪蜂窝组织表现不佳。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镜下可见小肠绒毛缩短,上皮细胞核浓缩。
预防:倍氟健+弓源健+VC+紫锥菊提取物,拌料或饮水。
治疗:1产前产后康+地米+金头孢一边,另一边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
2、圆蓝副嗜康,肌注,另一边“呼吸道防治方案(氟苯+多西)”
3、痢疾腹泻+金头孢注射,另一边注射“腹泻拉稀(氟苯+金根)”
传染性胃肠炎
冠状病毒
多发于冬季,10日龄内猪死亡率高,从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及呼出的气体中排出病毒。有流行性、地方性流行及周期性流行三种流行方式。
最先仔猪群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黄绿色或白色含有凝乳块。迅速脱水和消瘦,1-8天死亡。中猪和成猪出现食欲不振,拉水样腹泻.
脱水,剖检可见轻重不一的卡它性胃肠炎变化。胃内含有凝乳块,胃壁出血或少量出血斑。肠内充满白色或黄色液体肠绒毛明显萎缩。肠壁变薄呈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
寒冷季节多发,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8周龄以内仔猪多发,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寒冷、潮湿、卫生不良、饲料营养不全和其它养病的侵袭等,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呕吐,腹泻,水样或糊状,常在严重腹泻后2-3天产生脱水,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衰竭致死。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当外界温度下降,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致使胃弛缓,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
以上情况请根据实际诊断情况进行合理组方用药,产品及使用详情请咨询-,也或登录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皮肤病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