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新冠肺炎
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干咳,逐渐出现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重症可发展成重症肺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凝血功能障碍和脓毒性休克。
在确诊的病例中,大多数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情况良好,只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是死亡。
重症病毒性肺炎5大易感人群
1.5岁以下儿童,尤其2岁以下;
2.65岁以上老年人;
3.孕妇,包括围产期妇女;
4.肥胖者;
5.有基础疾病者,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
这五类人群为感染重症病毒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防范。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和肥胖者。
防范病毒:1.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挡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时洗手。建议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双手,条件不足时,可随身携带免水洗洗手液进行消毒。
2.很多冠状病毒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此次武汉的疫情,虽然具体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还在调查中,但还是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要远离野生动物。
3.烹饪肉类和蛋类时彻底煮熟。
4.在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每次需持续30分钟左右。
5.平日坚持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6.若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并伴有干咳、呼吸不畅等类似症状,不必过于慌张,及时去医疗机构就医即可(记得佩戴口罩)。
口罩的科学戴法:步骤一:区分正反面。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区分医用一次性口罩的正反面。首先,确定有金属条的一侧为口罩的上部,口罩的正反两面均有三道褶皱,褶皱朝下的一面为口罩的外侧,褶皱朝上的一面则为内侧,即朝向口鼻侧。步骤二:
将橡筋绕在耳后,用食指及拇指,按压鼻梁处的金属条,使口罩上部的金属条与鼻梁处完全贴合。
按压住金属条的同时,另一只手捏住口罩的下部轻轻往下拉开风琴褶皱,使口罩下部与下巴贴合。
步骤三:
下拉后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口罩边缘直至自己舒适为止,同时尽量减少口罩与面部的空隙。
步骤四:
佩戴口罩过程中以及佩戴好后,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口罩内侧和表层,触碰前后需清洗双手。
步骤五:
取下口罩时,将绑带从耳后拉下即可,取下后应朝内折叠摆放或丢弃。
步骤六:
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口罩内、外层的细菌总数都会增多,且滤菌率会随之降低,所以,一次性医用口罩应定期、及时更换,最佳使用时间是2小时,建议更换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
最后,我们在生活中还应做到:让我们一同携手度过疫情难关!
编辑人:李心怡审核人: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