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基本常识 > 聚焦高大上,首届中国东盟疾控论坛在南 >
聚焦高大上,首届中国东盟疾控论坛在南
10月27日下午,首届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在南宁召开。参加本次论坛的有WHO、东盟秘书处、湄公河流域项目组的官员;及东盟嘉宾有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以及等东盟国家卫生部公共卫生官员、疾病防控部门领导及传染病防控权威专家,还有美国疾控专家等共28个国外嘉宾人。参会的国内嘉宾包括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员和专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官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专家,以及广西区内的公共卫生专家等。主题携手区域合作共筑健康防线会上,与会各国分别对本国传染病防控体系、防控经验及挑战进行了介绍。在WHO、湄公河流域项目官员以及中国、东盟各国代表的主持下,各国对建立区域合作、信息共享机制、重点传染病跨境防控策略等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初步达成携手应对传染病的防控,在疫情上互通信息,在防治方法上互相沟通,在防控行动上互相帮助的一致意见,倡导建立中国—东盟区域传染病联合防控合作机制。中国代表提出建立区域突发性传染病联合应对机制。建立区域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联合演练机制,提高区域专业人员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及协调处置的能力;加强区域传染病监测合作,建立区域性,尤其是边境地区传染病联合监测合作机制,加强疫情信息及时互通与共享;同时提高区域性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水平等,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欢迎,并达成初步共识。此外,与会各国还对加强区域公共卫生人才交流与培养、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交流机制等达成了共识。28日,疾控论坛还将进行10个专题,主要就疟疾、手足口病、禽流感、寨卡病毒病、艾滋病、结核病等当该区域共同面临的传染病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举办该论坛的意义本次论坛搭建了一个区域性疾病防控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形成了区域性传染病防控合作新机制,初步达成区域合作、信息共享、联防联控的共识,并为中国—东盟今后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背景资料中国与东盟各国疾病防控合作回顾目前全球化进程加速、交通日益便捷、人群物流跨境流动日趋频繁,为传染病全球快速传播创造了机会。中国和东盟各国山水相连,尤其是西南的广西和云南与各国气候相似,疾病谱相仿,面临的传染病防治形势也高度相似。因此早在21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各国就开始在疾病防控方面进行一些合作。如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卫生部建立了部长级会议,专门研讨区域卫生合作,推动疾病联防联控,先后启动了中国-越南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控合作项目。与各国的交流学习也在加强,如举办了中国-东盟传染病控制及现场流行病学研讨会,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都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广西还派出专家赴泰国、马来西亚卫生部进行学术交流;与泰国卫生部疾控司正式签订协议,加强了广西与泰国在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养、疾病防控方面的合作。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如中国-东盟手足口病培训班、中国–东盟流行病学专业人才培训班先后举办。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选派3名技术骨干到宋卡王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选派10名技术人员于赴泰国宋卡大学接受培训。多年的合作丰富了与东盟合作的内涵,也让广西和东盟各国命运相系、利益相融、情感相依。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作用越来越突出,广西和东盟各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合作潜力和前景。广西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就通过多年努力,广西传染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彻底消灭天花;年消灭血吸虫病;年全区消除丝虫病;年基本消灭麻风病,同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消除恶性疟的省区;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年以来,全区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等)报告病例;传染病总发病率逐年下降:近年来,免疫规划接种率均保持在97%以上,针对性疾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等传染病逐年下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整体呈下降趋势,狂犬病、乙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自年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大农村改水力度,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下降;年成功抗击非典、年防控禽流感……严密排查成功扑灭输入性疟疾及局部地区登革热等疫情,严防死守,成功阻击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等国际新发传染病,未让一例疫情输入广西。“十二五”期间,广西仅在艾滋病防控领域,便减少新发感染3万多例,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多亿元。白癜风的治疗秘方青海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