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基本常识 > 猪病猪蛔虫病诊断图谱 >
猪病猪蛔虫病诊断图谱
概述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主要感染仔猪,分布广泛,感染普遍,对养猪业的危害极为严重。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往往比健康仔猪降低30%左右甚至变成“僵猪”;病情严重者,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
病原特性猪蛔虫为黄白色或淡红色的大型线虫。虫体呈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圆柱状;体表有横纹,体两侧纵线明显。雌虫较大,长20~35厘米,尾端钝圆;雄虫较小,长15~31厘米,尾弯向腹侧(图1)。虫卵多为椭圆形,呈棕黄色,卵壳表面凹凸不平(图2)。
图1猪蛔虫病雌性(上两条)、雄性(下两条)蛔虫
图2猪蛔虫病棕黄色蛔虫卵
典型症状主要见于仔猪,轻度感染时仅有轻微的湿咳、消瘦、贫血等。感染严重时,病猪呼吸困难,常伴发声音低沉而粗厉的咳嗽,流涎、呕吐等。当发生蛔虫性肠梗阻时,可出现不同的腹痛症状蛔虫进入胆管时,可引起胆管阻塞病猪有剧烈的腹痛、腹泻和黄疸等症状。
剖检见蛔虫主要位于小肠,严重感染时常可从肠浆膜面看到肠腔内有大量蛔虫缠绕成麻花状并可造成小肠腔阻塞切开肠管见大量蛔虫蠕出感染时间较久时,肠管内的蛔虫个体较大,均为性成熟型蛔虫大量幼虫穿行肝脏或死于肝内可引起肝实质损伤和间质性肝炎,形成“乳斑肝”严重的间质性增生可导致肝脏发生乳斑肝性硬变蛔虫在肺内移行和发育时,可引起急性肺出血或弥漫性点状出血
诊断要点幼虫移行期诊断较难,可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上爆发性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综合分析。成虫期诊断主要是检查虫卵,检出虫卵有2种方法:一为直接涂片检查法,主要用于重度感染(下图);二是饱和盐水浮集法,用于轻度感染,在涂片中可检出不同发育阶段的虫卵。一般情况下,当1克粪便中虫卵数达到个时,即可确诊为蛔虫病。
猪蛔虫病粪便中检出的蛔虫卵
防治措施治疗本病时,一般根据病猪健康状况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药物驱虫、改善饲养管理、防止再感染等。对于有较严重胃肠疾患或明显消瘦贫血的病猪,应在应用驱虫药之前,先进行对症治疗。用于治疗蛔虫病的有效药物较多,常用的药物有敌百虫、枸橼酸哌嗪、磷酸哌嗪、噻苯唑、噻咪唑、噻咪啶、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等,一般按用药剂量混入少量饲料中一次喂给。如精制敌百虫的用法是:按每千克体重0.1克,总量不超过10克,溶解后均匀拌入饲料内,一次喂服。哌嗪化合物常用的有枸橼酸哌嗪和磷酸哌嗪,按每千克体重0.2~0.25克,用水化开,混入饲料内,使猪自由采食。另外,也可用针剂进行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如5%噻咪唑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剂量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3毫克,一次皮下注射,均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本病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未发病的猪场,重点在“防”,要搞好环境卫生,加饲养管理,防止仔猪感染;已发病的猪场,重点在“净”,即要净化猪场,消灭病猪和带虫猪,建立无虫猪场。另外,还需注意妊娠母猪产前、产后的管理。对暴发本病的猪场,应进行紧急预防。立即将病猪和无病猪,成猪和仔猪分离饲养,并用上述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和药物预防。发生蛔虫病后的猪场,每年应进行2次全群驱虫,并于春末或秋初深翻猪舍周围的土壤,或铲除一层表土,换上新土,并用生石灰消毒;对2~6月龄的仔猪,在断乳时驱虫一次,以后间隔1.5~2个月再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
相关文章推荐非洲猪瘟诊疗图谱
猪炭疽诊疗图谱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疗图谱
猪水肿病诊疗图谱
仔猪白痢诊疗图谱
仔猪黄痢诊疗图谱
猪副伤寒诊疗图谱
猪巴氏杆菌病诊疗图谱
布鲁氏菌病诊疗图谱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疥螨病
猪丹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多图)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危害及其防治
附红细胞体病诊疗图谱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疗图谱
弓形虫病诊疗图谱
钩端螺旋体病
化脓性放线菌病诊断图谱
黄曲霉毒素中毒诊断图谱
棘球蚴病诊断图谱
口蹄疫诊断图谱
猪轮状病毒病诊断图谱
皮肤真菌病诊断图谱
破伤风诊断图谱
食盐中毒诊断图谱
水疱性口炎诊断图谱
细颈囊尾蚴病诊断图谱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诊断图谱
仔猪先天性震颤诊断图谱
猪鞭虫病诊断图谱
猪痘诊断图谱
猪肺虫病诊断图谱
猪副伤寒诊断图谱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
长按上方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山东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