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少阳提纲四
少阳四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1 伤寒,中风,是太阳外感之义。有柴胡证,便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重点是太阳外感风寒,是柴胡证之来路。故但见一证便是。师言本条为总结上二章柴胡证。少阳经病,必从太阳外感之来。柴胡证,也是从太阳外感之来路。
2 甘草泻心汤,汗后里虚,心下痞硬,此心下痞硬,即是少阳经上逆,但不是柴胡证。故提纲言有柴胡证,而不言有少阳证。
少阳五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此为太阳表证;颈项强者,太阳表闭,经气上郁,壅塞不降也;颈项强是太阳之表证,也是少阳之经证,肝胆主司筋脉,相火旺则筋脉燥急,少阳之经,自头下行,而循颈项,故也见颈项强。颈项强,胁下满,此为少阳经病。手足温者,阳明之病,以四肢秉气于胃,胃阳盛旺,则手足温。而手足温者,也是少阳之经证,手少阳自手走头,足少阳自头走足,故亦有手足温证,渴者火逆肺燥,故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2 太阳外感,而表闭三阳合病,见太阳之寒热,阳明之手足温,少阳之胁下满。又见太阳少阳之颈项强,阳明少阳之手足温,而见胁下满之柴胡证,此太阳传少阳病也。
3 伤寒四五日,当传太阴少阴之时,手足温者,病在三阳而未入三阴也;对比手足寒者,脾胃湿寒。少阳手足温者,观《金匮》虚劳,小建中汤,手足汗出则知。胁下满,少阳最典型的证。
论;余论左胸胁部,为少阳之位也。位在心下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