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刘医生丨教你如何识辨中药材二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tslf/

苏木

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味甘、咸,微涩,气微无臭,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中医上常用于治疗淤痛诸证,如跌打损伤、经闭痛经以及心腹疼痛等。主产于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四川、贵州等地,其中,以广西为主要生产及栽培区。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6米,具疏刺,除老枝、叶下面和荚果外,多少被细柔毛;枝上的皮孔密而显著。二回羽状复叶长30-45厘米;羽片7-13对,对生,长8-12厘米,小叶10-17对,紧靠,无柄,小叶片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菱形,长1-2厘米,宽5-7毫米,先端微缺,基部歪斜,以斜角着生于羽轴上;侧脉纤细,在两面明显,至边缘附近连结。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约与叶相等;苞片大,披针形,早落;花梗长15毫米,被细柔毛;花托浅钟形;萼片5,稍不等,下面一片比其他的大,呈兜状;花瓣黄色,阔倒卵形,长约9毫米,最上面一片基部带粉红色,具柄;雄蕊稍伸出,花丝下部密被柔毛;子房被灰色绒毛,具柄,花柱细长,被毛,柱头截平。荚果木质,稍压扁,近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7厘米,宽3.5-4厘米,基部稍狭,先端斜向截平,上角有外弯或上翘的硬喙,不开裂,红棕色,有光泽;种子3-4颗,长圆形,稍扁,浅褐色。花期5-10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苏木的功效

①对心血管的作用

在蟾蜍下肢灌流时,苏木水能使血管轻度收缩;以后用亚硝酸钠也不能使血管扩张。如先用亚硝酸钠,再用苏木才同样不能使血管收缩。在离体蛙心标本上,适量苏木水能使收缩力增强,并可使由枳壳煎剂减弱的心收缩力有所恢复。还能解除水合氯醛、奎宁、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尼可丁等对离体蛙心的毒性。

②中枢抑制作用

适量苏木水,用不同给药方法,对小鼠、兔、豚鼠均有催眠作用,大量尚有麻醉作用,甚至死亡。能对抗士的宁与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吗啡的兴奋性。

③抗菌作用

苏木煎液(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作用较强,效价均达1:(纸碟法及试管法)。浸、煎剂对白喉杆菌、流感杆菌、副伤寒丙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显著,对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及肺炎杆菌等亦有作用(试管法和平板法)。

④其他作用

苏木煎剂必须在10%以上对体外肝蛭才有效;试用于牛体内,抗肝蛭作用不确实。腹腔或皮下注射适量苏木水,可使犬呕吐与腹泻。无抗组织胺及减轻局部刺激作用。对离体子宫略有抑制,若与肾上腺素合用则作用明显。无解热作用。

同属植物鹰叶刺的核仁的醇提取物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蛙心。苦味的树脂部分有中枢抑制、退热作用及对离体肠管的解痉作用,还有明显的杀虫(蚯蚓法)作用。对各种细菌,水-醇提取物及树脂部分也有某些抑制作用

黄芪

黄芪,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功能主治为: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广椭圆形或椭圆形,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卵圆形,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黄芪的药效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胡适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

此外,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刘洪鹏中医执业医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员

首都医科大医院中医骨伤科

年初师从国医圣手葛凤麟主任,学习“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骨伤理论,脉位理论,传统经络腧穴有着深入的研究。

个人擅长:运用“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结合传统经络腧穴以及刺法灸法,治疗临床常见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病、膝骨关节病等各种急、慢性筋伤软组织疾病。

同时善于运用针灸与手法相结合治疗偏头痛、失眠、面瘫、慢性胃炎、女性产后康复、腱鞘炎等内伤杂病。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点击图标,得养生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hl/13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