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丨疾病防控常识群众需详知

1

汛期,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流行性感冒以及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极易发生,就如何能够让广大群众正确的认知疾病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给出了指导建议。县疾控中心业务副主任朱红玲: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感冒症状,医院检查治疗。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为了预防肠道传染病,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尤其是水灾的情况下,灾民聚居的地方环境卫生往往较差,这里人口密集,如果水源污染,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恰当处理,蚊蝇便会孳生,加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就会得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扫,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加入漂白粉处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食源性疾病是吃了被污染的或含毒素的食物后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特点是多数潜伏期较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有多人发病;所有病人有类似的症状,并有胃肠炎症状;发病与某种食品有关,病人均吃过同一种食物,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即停止;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没吃过同种食物的人,即使同屋居住,同餐桌进食也不发病。预防食源性疾病,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三是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在汛期鼠类流窜到居民区,容易引起出血热的发生。因为应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一旦发生流行病出血热,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接触病人的人应带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粘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灭鼠、灭螨、防螨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周围挖防鼠沟。避免睡地铺。居民安置点要做好消毒、通风等卫生防疫措施,保持开窗通风、换气是最好的预防疾病措施。灾后居民回迁要做好室内环境消毒处理。文:黄洋洋图:季大平

来源:绥滨电视台

admin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传染途径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hl/10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