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病理病因 > 猪病棘球蚴病中毒诊断图谱 >
猪病棘球蚴病中毒诊断图谱
概述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蚴寄生于猪内脏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棘球蚴呈包囊状,故本病又称包虫病。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以肥育猪和成年猪的感染率较高。猪患本病时通常呈慢性经过,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是在屠宰检验或死后剖检的过程中发现。棘球蚴可寄生于病猪的任何部位,但以肝脏、肺脏等器官最为常见。我国每年因本病而废弃大量内脏,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是我国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
病原特性本病的病原体为犬等肉食动物的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棘球蚴为一个近似球形的囊泡,大小不等,从豌豆大至鸡蛋大;囊泡内充满淡黄色透明液体,即囊液;棘球蚴的囊壁由外层的角质膜和内层的生发膜组成。切面见囊腔内壁光滑,有大小不一的头节样物。
临床症状感染初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虫体生长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病猪在临床上常表现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被毛粗糙、无光泽;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黄疸,并发生程度不同的腹泻;有的病猪腹部膨大,腹水增多,终因恶病质而死亡。剖检见猪棘球蚴常寄生于肝脏,病变轻时肝表面可见一个到数个大小不等的棘球蚴囊泡病变严重时整个肝脏几乎全由棘球蚴囊泡取代,切面呈现蜂窝状的囊腔此外,棘球蚴也可寄生于心脏、肺脏、肾脏及脑等器官。
诊断要点病猪的生前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多在死后剖检或宰后检验时发现。现在常用皮内试验法进行生前诊断。其方法是:应用棘球蚴囊液作为抗原(最好使用新鲜囊液,并经过无菌过滤,诊断用的囊液中绝对不能含有原头蚴),给猪皮内注射0.1~0.2毫升,5~1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出现0.5~2厘米的红斑并有肿胀时即为阳性。本法具有70%左右的准确性,约有30%的误差。
防治措施目前,对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对患绦虫病的犬,可用吡喹酮和氢溴酸槟榔碱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消灭传染源之目的。据报道,吡喹酮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未成熟虫体或孕卵虫体有%杀灭效果。使用方法是: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将药物夹入肉馅内或是犬喜欢吃的少量食物内,使犬一次内服。应该强调的是:驱虫前应将犬拴住,12小时内不饲喂;驱虫后一定继续把犬拴住,以便收集排出的粪便和虫体,彻底销毁。直接参与驱虫的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严防自身感染。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管好家犬,扑杀野犬,消灭传染源。对必须留养的各种用途的犬,要定期驱虫。妥善处理病猪的脏器,严禁用病猪的脏器直接喂犬。保持猪群饲料、饮水和圈舍的卫生,防止被犬粪污染。
注意事项应该强调:常与犬接触的人员,尤其是儿童,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因沾染在犬的被毛等处的虫卵误入口内而被感染,患上肝包虫病。
相关文章推荐非洲猪瘟诊疗图谱
猪炭疽诊疗图谱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疗图谱
猪水肿病诊疗图谱
仔猪白痢诊疗图谱
仔猪黄痢诊疗图谱
猪副伤寒诊疗图谱
猪巴氏杆菌病诊疗图谱
布鲁氏菌病诊疗图谱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疥螨病
猪丹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多图)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危害及其防治
附红细胞体病诊疗图谱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疗图谱
弓形虫病诊疗图谱
钩端螺旋体病
化脓性放线菌病诊断图谱
黄曲霉毒素中毒诊断图谱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