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大承气汤

阳明腑病开头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后下。腑热内实,潮热外蒸汗出恶热,是一定之理。但表不罢者不可下之,此也为一定之理。都是定理,并不矛盾,细细研究。

阳明二十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胃腑偏盛而外蒸也,早下胃阳之盛,以和里气,调胃承气汤下之。胃腑偏盛而不实,故为大承气之初证。芒硝半斤,克。

2 汗后不解,非太阳不解,是发汗后病不解之义。蒸蒸发热者,属胃也。

3 调胃者,调胃腑之偏盛也。是胃腑之盛,热而未实之义。若实者,则是大承气汤证,此条观太阳七十三四条则知。名调胃者,轻下胃腑之热燥,以和里气也。

阳明二十一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

1 二阳合病,太阳证罢,而入胃腑,阳明腑实,则潮热外蒸,手足絷絷汗出,胃热肠燥,则大便难;胃实阳结,血热神乱,则见谵语;下之则愈,大承气汤,下阳明之腑实。

2 阳旺于阳明,阳腑病实,日晡之时,则发潮热,手中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此为阳明经腑实之证。此为《伤寒论》六经辩证法,最直接的体现,最直观的认识,六经每一经都有每一经证,学完伤寒六经,自能懂六经辩证之法,此法仲景独创,简单直接准确,学中医若是不懂此理,那就是伪中医,后世中医又有用其病证套其汤法,汤证相合,百发百中,系统学完六经,则临证胆大心细。

3 从现在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dzz/1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