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病理病因 > 医院眼科创始人HarveyJ >
医院眼科创始人HarveyJ
医史钩沉
作者:陈有信1,张梦雨2
单位:1医院眼科2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级
通信作者:陈有信
文章来源:协和医学杂志,4(2):-.
HarveyJ.Howard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HarveyJ.Howard博士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对中国,尤其是对医院眼科的奉献及对整个眼科学的奉献,诠释了一个眼科医师为人治学的标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令人钦佩,令人回味。
结缘协和
年,美国《时代》周刊回顾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10年之路,除了惊人的拨款数字,特别强调了基金会始终追求的中心主题:为全人类的健康。而奠定这一主题基础的两大伟绩,一个是在美国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另一个便是在中国的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
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之初,医院、大学成功的重要原则“招聘最好的人,并让他们开心”,聘请到了一群轻蹄健马的知识人才来到中国,专心投入,不拘一时一地,所作所为大开大阖。
在这其中,一位头角峥嵘的青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邀请下,踏上了中国这片落后、动荡,但同时也在发生着空前绝后变化的东方土地,来到即将建成的协和医学王国,成为了医院的眼科创始人。他就是HarveyJ.Howard博士,而这个一度手下只有3位医务人员的协和眼科主任,一当就是10年。
初试牛刀
Howard博士年生于纽约州,彻奇维尔村。他的家族来自英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9世纪,是这片新大陆上最古老的家族之一。
年Howard于密歇根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Howard博士马不停蹄,年又于科罗拉多大学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
Howard博士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始于年,从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年,怀揣拯救东方人类健康的使命感,年轻的Howard博士全家来到中国广东,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MedicalSchool,CantonChristianCollege)眼科主任,任期5年。
20世纪初,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仍是世界性难题,当时的中国,沙眼肆虐,是致盲的元凶。在广东任职期间,Howard博士救治了包括大批沙眼患者在内的广大患者,也为自己近50年的从医生涯,积累了第一份可贵的临床经验。
年Howard博士回到美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哈佛大学学习眼科病理学。在此期间,眼睛相关先天畸形是Howard博士的研究重点,因为其出色的研究,于年被选为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OpthalmologicalSociety)成员。
一战期间,Howard博士成为美军军官,受命于新西州美军通信医学实验室(U.S.ArmySignalCorpsMedicalLaboratory),与当时享誉世界的著名眼科专家WilliamH.Wilmer上校、PercivalDolman上尉、ConradBerens中尉并肩工作。
Howard博士将精力集中于研发医疗仪器,研发了Howard-Dolman深度觉测试仪,用于筛选空军飞行员,以便了解候选飞行员在几千米空中飞行过程中能否正确判断距离。Howard博士认为,不能通过该测试的候选人员,是无法在空中驾驭一架战斗机的。
其后几十年,Howard-Dolman深度觉测试仪始终是筛选飞行员的“金标准”,直到如今,这一测试仍在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趣事是,Howard博士的大儿子JamesH.Howard后来通过Howard-Dolman深度觉测试,成为世界最为杰出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
因为Howard博士在眼科学领域的资深实践经验,他于年免试获得了每一个美国医学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殊荣——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认证。而更凸显美国执业医师协会对Howard博士认可的是,同年Howard博士便成为了美国执业医师考试的考官。
再访故地
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邀请下,Howard博士与中国再续前缘,重新踏上了这片久违的土地,接受了医院眼科第一任主任这一重要职位。与9年前那个初露锋芒的青年相比,这时的Howard博士羽翼渐丰,在这个其医学事业开端的东方国度,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
在Howard博士给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MedicalBoard)的回复信函中,没有过多的寒暄,直奔主题地提出了对医院眼科的创办设想,他希望协和眼科能具备生理光学、病理学实验室等诸多部门。在他看来,生理光学等部门的建立对于一个创办之初的眼科具有很高的价值。就这一设想,Howard博士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会多次讨论洽谈,最终形成了医院眼科的初始蓝图,包括临床、教学、科研三大部分。
关于临床工作,Howard博士认为每天门诊量不少于50例患者,相应于门诊量,需要20个床位(其中5个床位固定提供给沙眼及淋病性眼炎患者),这样的数量,医院医院的现实,也可满足临床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的要求。
关于教学工作,Howard博士认为研究生培养是建科之初就应重视并且贯穿始终的重点,他建议科室建成的最初5年,每年招收5名研究生。Howard博士计划的蓝图极尽全面而详细,甚至对一个月到3年不等的研究生课程都有了相应的设计。关于科研工作,Howard博士认为教授及其他医生应拿出一半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其本人将提供大量的胚胎学、组织学、病理学、比较解剖学标本,并计划创办相应的眼科学图书馆、实验室。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纳了Howard博士的提案。就这样,医院眼科于年正式建成,包括一间诊室、一间门诊手术室、一间暗室、一间办公室,一间独立的实验室。
从年6月始,医院眼科门诊每个工作日下午接待门诊患者,特别安排每周二上午接待淋病性眼炎患者,而每个工作日上午9:30开始是专门接待沙眼患者的专科门诊。同时,医院内部职工及家属诊疗的私人门诊。
协和十年
如果说Howard博士与中国因眼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沙眼防治则是他在中国从事眼科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在20世纪的中国乃至全世界,传染性疾病的攻克是医学界的主题,而对于当时贫穷落后、卫生条件很差的中国,沙眼防治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Howard博士曾估算,当时的中国,沙眼发病率不少于30%。自年医院眼科专门设立沙眼专科门诊后,眼科整体门诊量翻了一番,沙眼常规治疗更有效率,且更加完整,并极大地缓解了下午普通眼科门诊的接待压力。
到年,沙眼门诊几经调整渐趋成熟,眼科医生以及参与实习的研究生,都在大量治疗沙眼患者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越来越多的沙眼患者能够实现定期随诊,直到完全治愈。同时,沙眼门诊接收的患者,占据了需要进行眼肌手术患者总量的极大部分。
这样大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对于当时在医院眼科的青年医生和研究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实践机会。当时的沙眼专科,不但可以进行常规治疗沙眼的手术,而且能够对一些特定的病例进行整形手术,如睑板切除术、睑内翻和倒睫的矫治以及翼状胬肉移除。
Howard博士不但重视沙眼的临床工作,而且还组织专人从事沙眼的流行病学调查。从年完成的沙眼流行病学调查中,Howard博士发现,在医院就诊的建筑工人中,沙眼的发病率是35.3%;西山孤儿院及西山学校8月份的发病率是68.4%,而到了11月份发病率则增加到88%;北京周边几个乡村的发病率为60%~80%。
值得一提的是,协和眼科每周专门派医生到西山孤儿院和西山学校上门治疗,并进行常规手术,经过近1年的努力,西山孤儿院和西山学校总体超过例患者中,例得到彻底治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经历了沙眼防治的“大踏步发展”时期后,Howard博士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新的领域。从年起,Howard博士带领协和眼科将临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葡萄膜、视网膜、玻璃体等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攻克上。期间,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总结,Howard博士发现在中国北方,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内障的发病率。
Howard博士对科研工作给予了同样的重视。他委派专人,包括G.TitusDzen博士、KuanWen-yii从事眼科病理学研究。眼科病理实验室不但有来自本院的手术标本,还有来自医院的标本。在这些标本中,发现了很多珍贵的病例,如世界上第1例结膜肉芽肿病例。
此外,还设有专门的研究组研究结膜和角膜感染病原学、肿瘤治疗药物,如研究使用镭治疗眼睑、眼球、眼眶肿瘤;使用尿酸钠治疗眼结膜急性感染,均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使用伤寒-副伤寒疫苗治疗球内感染也是研究重点之一。另外,关于沙眼,使用大风子油提炼的乙酯、荧光素铜作为治疗药物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年,使用家兔建立了眼内结核模型。
Howard博士在协和任职期间,有据可查发表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包括著名的美国眼科杂志)的文章20余篇。如此丰富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很难想象是在一个内战频仍的国家,由一个仅有一间实验室,医务人员最少时只有3名(包括Howard博士自己)的眼科完成的!
关于教学,Howard博士同样从未放松过。年,协和眼科共接收了14名研究生;年,在读研究生人数增加到28名。
Howard博士利用其与维也纳眼科界的密切关系,聘请了世界著名医院指导教学,其中包括来自维也纳大学享誉世界的Fuchs父子(ErnstFuchs和AdalbertFuchs),前来听课者除了本院医生外,还有从其他城市,包括从国外来的学习者。通过这种高水平的系列讲座和学习班,医院眼科培养了多位杰出的眼科学家,包括李清茂、毕华德、林文秉、周诚浒等大师,医院眼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眼科泰斗的摇篮”,被誉为“东方维也纳眼科中心”而享誉世界。
传奇历险
辉煌的成就让协和记住了HarveyJ.Howard这个协和眼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从年起,Howard博士被邀请成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御医”,作为回报,溥仪给医院眼科捐赠了美元。Howard博士在中国,取得了值得夸耀的成就;同时也冒着生命危险,经历了一段具有时代特色的传奇。
年6月20日,他带着儿子James前往黑龙江满洲里北部拜访朋友MorganPalmer少校。当时,恰逢满洲里土匪在附近村庄作恶,Howard博士陪同Palmer少校前去驱赶土匪,在双方乱战中Palmer少校被土匪杀害,James与另外几人逃脱,而Howard博士却不幸被土匪俘虏。当土匪发现Howard博士并非他们想绑架的Palmer少校时,企图将Howard博士杀害了事。情急之下,Howard博士与劫匪谈判,答应以万美元赎金换回自己生命的要求。
Howard博士在被绑架期间,目睹了多位同时被绑架者被残忍杀害,而Howard博士最终得以生还,则要归功于其流利的中文和“老本行”——当时满洲里的土匪同样被沙眼折磨着,一半土匪患有沙眼,Howard博士利用简单药物帮助他们缓解症状,当然也帮助他们治疗伤口和其他疾病。
Howard博士答应土匪头目,如果能回到北京,会给他提供最好的治疗。经过10周心惊胆战的绑架生活,Howard博士最终被一支东北地方部队解救(图1)。
图1Howard博士被东北地方部队解救,移交给Howard博士的朋友
再次回到北京的Howard博士,骨瘦如柴,心理上受到的打击更是无法想象,然而在他2个月的休养过程中却完成了一部文学作品《被满洲里土匪绑架的10个星期》(TenWeekswithChineseBandits)。这部作品共出版了8版及7种语言版本,被当时的文学评论家评为最优秀的记叙文学作品之一。
载誉而还
年,Howard任期将满,医院眼科在Howard博士的领导下,已经得到世界认可;而Howard博士,也带着丰富的专业积累和阅历,受邀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医学院校之一——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眼科主任。Howard博士这次同样是有备而去,他筹集了万美金,建立了OscarJohnson医疗中心(OscarJohnsonInstitute),该中心至今仍是美国最为著名的眼科-耳鼻喉科联合医疗中心之一(图2)。
图2McMillan医院及OscarJohnson医疗中心
Howard博士于―年任职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眼科,在任期间他担负起了眼科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并且延续他在研究领域的兴趣:印度人沙眼研究以及航空医学研究。
年,Howard博士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开办私人诊所。年,Howard博士于佛罗里达安然去世,享年76岁。Howard博士一生所获荣誉无数,他在中国时曾被北洋政府授予“五级老虎勋章”,他曾是密苏里州盲人委员会(MissouriCommissionfortheBlind)董事、美军军医部上尉、美军后备医疗部中尉,以及多个医学会会员及主席,并发表了多篇眼科专业文章。
如今,站在OscarJohnson医疗中心的正门前,你会发现,在正门入口的上方,由装饰性的突出于建筑表面的石柱组成了“HH”两个字母,而“HH”正是HarveyJ.Howard博士姓名的首字母缩写。
Howard博士虽已作古,但他留给医院,乃至世界眼科学界的宝贵财富,连同这栋镌刻着其姓名的国际医疗建筑,让我们始终铭记着HarveyJ.Howard。
作者简介
医院眼科
陈有信教授
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兼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黄斑学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微循环协会眼微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眼底疑难疾病的诊断以及眼底激光、光动力疗法、抗新生血管药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聚焦PCV与眼科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在PRER,Lancet,Ophthalmology,JAMAOphthalmology,AJO,BJO等英文期刊及《中华眼科杂志》等中文杂志发表数十篇论文。
本期栏目主持人
医院内分泌科
李乃适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八年制)医学博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分子遗传学系理学博士。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国科技史学会医学史专委会常委。
医院麻醉科
申乐教授
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后副导师,医学博士与理学博士。主要学术兼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麻醉与镇静镇痛分会副会长、医院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常务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AnesthesiaAnalgesia(中文版)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中国疼痛医学杂志》通讯编委、《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编辑:刘洋赵娜
审校:李娜李玉乐董哲
监制:吴文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