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饮食调理 > 中医的辉煌历史之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下 >
中医的辉煌历史之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下
作者简介:
曹东义:年生,主任中医师,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主任委员、浊毒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徒弟。
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等著作18部。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大道国医(十一):
中医的辉煌历史之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下)
张仲景所选用的方子,大多来源于汉代之前的《汤液经法》,这是西汉之前就已经流传的著名方剂著作,据说是商朝宰相伊尹所著。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说,张仲景就是用“医经家”的理论,研究“经方家”的经验,所以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在张仲景重新编排的六经病证里,收录了多个方剂,就像流水作业的不同岗位;每个方子各就各位,在不同的证候到来时,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无论证候来得晚,还是来得早,只要证候到了,就使用针对证候的药方。这样一来,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这个等待证候,发现证候,辨别证候,治疗证候的过程,中医称为“辨证论治”。由于“辨证论治”是在以“六经”为框架的体系里进行的,所以叫“六经辨证”。
由于外感热病,其病因多数属于冬季感寒而发,所以,张仲景不再把发热为主的传染病称为“热病”,而是叫做“伤寒”,也就是“伤于寒邪而引起的疾病”的意思。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而且都贯穿着“辨证论治”的精神。书中精选了多个方剂,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
清代名医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它“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