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诊断鉴别 > 这一年,永安城乡瘟疫四起,不堪回首的历史 >
这一年,永安城乡瘟疫四起,不堪回首的历史
永安吉山村萃园,国民政府福建省卫生防疫大队旧址
日寇侵华期间,置国际公约于不顾,在我国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大量生产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炭疽、赤痢等病原,利用炸弹、炮弹或人工等手段散布。日军在中国实施细菌战长达12年之久,受害区域波及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20个省、市、自治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细菌战。
战乱期间,随着人员大量流动,永安城乡瘟疫四起。年,日军在浙江宁波空投鼠疫炸弹,造成当地鼠疫大暴发。福建省财政厅某秘书的家属在浙江感染腺鼠疫后,为避疫逃到永安,引发永安鼠疫首次暴发。
民国三十年()1月,永安发生腺鼠疫,感染后病死率达%。数月间疫情迅速波及城关北门晏六街、仁义街、中华路、中山路、太平街、新华巷一带,丽华商店一店员发病死亡,翌日店东张惠泉死亡。查永安相关文档,在抗战之前,本地并无鼠疫疫情之记载。
当年11月,城区鼠疫再起,患者无数,死亡30人。是年,永安洪田乡山顶坑自然村亦发生瘟疫,短短一个月,死亡14人。
永安魏启东先生在“永安文史资料”年第7期《战时永安的疫情》中写道:“年3月又发生鼠疫流行。同年12月,因日本飞机投下鼠疫杆菌,中山街、衙后街发生肺鼠疫数起。”疫情波及太平乡及仁义乡的山边、泥路、大同等村。
年,疫情又在城关北门、水东口、民权、上坪、中山路、新桥头、上吉山、下吉山等多处暴发流行。—年间,永安腺鼠疫多次暴发,疫情波及2个区、5个乡、13个街村,共发病人,死亡人(引自《福建省鼠疫流行史》)。
各种瘟疫四处蔓延,群众畏之如虎、人心惶惶。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有关当局加强应对,成立了“永安防疫委员会”,并全面实行外来人员入境检疫制度。
当时,永安境内的防疫力量有:省卫生防疫大队(吉山萃园书院)、省卫生试验所(设在下渡,为省府民政厅卫生处直属机构)、医院(医院前身)等。当时这些处所军警林立,戒备森严,主要任务是负责全省可疑材料的细菌病理检验,医疗救治,同时还在资金和物资条件极其匮缺情况下,因地制宜地生产出各种疫苗,尤其是人用鼠疫活菌苗,除供应本省外,还支援浙江、江西、广东等省,为东南后方战时防疫做出重要贡献。
多处遗址目前仍存,吉山萃园书院当时是省卫生防疫大队驻地,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后山有一防空洞,是当年防疫人员亲手所挖,用以储存药品、疫苗等,以防空袭。
永安疫情震动朝野,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紧急拨给福建省府鼠疫防疫经费法币万元。当局出动军警和卫生防疫人员,把守城门路口,强制过往人员、群众注射预防鼠疫菌苗,并将患者强行送下渡隔离,死后尸体概不发还,强制集中焚埋处理。同时,省府还首创灭鼠奖励制度,每只奖励大米4小两,这在战时粮食饥荒的情况下,具有很大激励作用,收效显著。同时,防疫人员还对水源、公共场所、店堂旅馆等处进行重点检疫。
瘟疫与战火结伴而来,先后有鼠疫、天花、霍乱、回归热、伤寒、炭疽、乙型脑炎、疟疾等疫情大肆流行,省卫生防疫大队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防疫阻击战。
来源:永安论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