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指南四
六、疫病防治
随着养猪集约化规模化的不断提高,国外品种的大量引入,各种猪的传染病,尤其
是一些我国以前没有的猪传染病的流行,给养猪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猪的传染病是养好猪的首要任务。
当前猪病多为混合感染,大多数发病猪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病混合感染。且80%以上是以病毒感染为主。病毒性疫病又以圆环病毒、兰耳病病毒为主。同时伴发或继发细菌性疫病,细菌疫病主要以链球菌、气喘病、猪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为主,再加之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及一些管理因素的影响,使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复杂、难以诊断、难治癒。从而造成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淘汰率升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给养猪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卫生消毒
严格贯彻执行防疫制度
(2)猪场门口设立门卫,负责进出车辆和人员登记及消毒工作。
(3)猪场大门口、生产区门口和各猪舍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液要保持有效浓度。进入猪场人员经紫外线、火碱消毒池消毒后方可入场。
(4)饲养人员、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换鞋。
(5)饲养人员严禁串舍,搞好本舍清洁卫生,每周用3%火碱消毒地面一次,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药载体消毒二次。
(6)猪舍转空后清除粪便 高压水冲洗 4%的火碱消毒,6-12小时后冲洗 干燥 火焰消毒空闲一周方可进猪。
(7)严禁饲养员串舍,搞好个人卫生,工作服要经常洗涤消毒。
(8)注射器、医疗工具等,每天煮沸和高压消毒,做到一猪一个针头。
(9)经常灭蝇、灭鼠。
2、免疫程序
为了猪群的健康,保护猪场安全生产,注射疫苗,使猪产生主动免疫是防止许多疫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各猪场可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制订免疫程序。
猪群免疫程序
仔猪免疫程序初产母猪免疫程序
日龄疫苗剂量及用法日 龄疫 苗剂量及用法
7气喘病2ml/头,肌注配种前35天兰耳病4ml/头,肌注
14兰耳病2ml/头,肌注配种前28天伪狂犬2ml/头,肌注
20猪瘟首免4头份/头,肌注配种前21天细小病毒2ml/头,肌注
25气喘病二免2ml/头,肌注配种前14天猪瘟1头份,肌注
30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1ml/头,后海穴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35副伤寒1头份,口服
45猪丹毒、猪肺疫各1头份,口服日 龄疫 苗剂量及用法
60猪瘟二免4头份,肌注产前35天萎缩性鼻炎2ml/头,肌注
70口蹄疫2ml/头,肌注10~3月产前28天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4ml/头,后海穴
种公猪免疫程序产后14天兰耳病4ml/头,肌注
日龄疫 苗剂量及用法产后21天伪狂犬2ml/头,肌注
后备公8月龄伪狂犬、细小病毒2ml/头,肌注产后28天猪瘟4ml/
头,肌注
3、9月猪瘟、丹毒、肺疫、细小病毒、伪狂犬、口蹄疫、兰耳病按使用说明进行免疫3、9月猪丹毒、猪肺疫各1头份
4月乙脑1ml/头,肌注4月乙脑1ml/头,肌注
配种前口蹄疫3ml/头,肌注
3、药物预防
疫苗只能控制专一疫病,而药物可同时控制多种疫病,凡出现咳嗽、气喘症状的呼吸道疾病。从以往的单一病原感染到现在的多种病原感染。常见的病原有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寄生虫、附红细胞体、流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细小病毒,及兰耳病病毒等。所以用药物预防上述病原所感染的疫病是除疫苗外最有效的办法。
覆盖式预防方案
乳猪阶段7-28日龄。每吨饲料添加下列药物:泰妙菌素克+克痢平克;泰乐菌素克+磺胺二甲基嘧啶克;氟苯尼考80克+土霉素克。
仔猪阶段28-70日龄:泰妙菌素克+金霉素克;泰乐菌素克+磺胺二甲基嘧啶克/吨。
哺乳母猪产前、产后各用一周,泰妙菌素克+金霉素克/吨。
阶段式预防方案
育肥猪于13、17周各用药一周或每月用药七天。泰乐菌素克+强力霉素克+磺胺二甲基嘧啶克;氟苯尼考60克+土霉素克。如预防附红细胞体上述配方可加阿散酸克。
4、定期驱虫
(1)药物选择应选用高效、安全、广谱、副作用小的驱虫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内外驱为首选药。
(2)驱虫方法公猪每年驱虫二次,后备母猪配种前驱一次;母猪配种前驱一次;产前7-14天驱虫一次。60-70日龄驱一次。60公斤体重驱一次。
来源:互联网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