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北京那里瞧白癜风最好最专业治疗的手段是什么 http://www.mxxshi.com/dx/jbzd/1747.html

无热,指初得病时,不是到底无热。发阴,指阳证之阴,非指直中于阴。阴阳指寒热,勿凿分营卫经络。

按本论云:“太阳病,或未发热,或已发热。”已发热,即是发热恶寒;未发热,即是无热恶寒。斯时头项强痛已见,第阳气闭郁,尚未宣发,其恶寒、体痛、呕逆、脉紧,纯是阴寒为病,故称发于阴,此太阳病发于阴也。又阳明篇云:“病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斯时寒邪凝敛,身热恶热,全然未露,但不头项强痛,是知阳明之病,发于阴也。推此,则少阳往来寒热前、但恶寒而脉弦细者,亦病发于阴;而三阴之反发热者,便是发于阳矣。

寒热者,水火之本体;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七日合火之成数,六日合水之成数。至此,则阴阳自和,故愈。

盖阴阳互为其根,阳中无阴,谓之孤阳;阴中无阳,便是死阴。若是直中之阴,无一阳之生气,安得合六成之数而愈耶?《内经》曰:“其死多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使死期亦合阴阳之数,而愈期不合者,皆治者不如法耳。

发于阳者为中风,以风为阳邪故也。中风之症,发热有汗而恶风。然亦间有恶寒者,如太阳中风,啬啬恶寒,可证也。

发于阴者为伤寒,以寒为阴邪故也。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则为传写差误。据后文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十二日为两侯。风家病愈在十二日,则发于阳者,当云六日愈。后文又云:“太阳病,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伤寒以七日为一侯,则发于阴者,当云七日愈。但阳病遇阴数而愈,阴病遇阳数而愈,亦属术家言,有时不甚可据,但存其说可也。

表证有两类太阳病和少阳病。发热恶寒的是发于太阳病;无热恶寒的发于少阴病,少阴病偏虚偏寒。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这是个约略之词。

这一条是辨阴阳寒热的。《金匮玉函经》把这一条放在太阳病前面,作为《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一个总纲。《伤寒溯源集》也这样排列。全国教材《伤寒论讲义》,也是把这一条列在前面了。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因为这一条是讲大纲的。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阴阳辨证,由三阴三阳构成,以阴阳两纲统摄六经。阴阳不是抽象的东西,反映在六经为病上就是寒热。这一条简明扼要地抓住了六经的阴阳寒热纲领。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病人既有发热,又有恶寒,就是阳证,也就是阳经的证侯。也可以说发于阳就是发于太阳。太阳病的表证就是发热恶寒,恶寒是阳气被邪气所伤,发热反映阳气抗邪有力。在这两个证侯中,一个代表邪气,一个代表正气,但正气处在一个积极的地位,阳气能抗邪才会发热。这就知道病发于阳而不是发于阴。依次类推,阳明病有蒸蒸发热,少阳病有往来寒热,三阳经病皆以发热为主证,所以才叫阳经病。

“无热恶寒,发于阴也”,阳虚而有寒邪,阳气不能积极地和邪气做斗争,所以就没有发热,只有恶寒,这个病发于阴经。少阴病有没有恶寒呢?“恶寒身蜷”,不但是恶寒,而且到了屈蜷的程度;“手足厥逆”,手足都凉了。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意义不大,其原理是阳数七、阴数六。作为三阴三阳的提纲,如果加上这两句话,反倒把它的意义变狭小了。

原文中没有提到相应的治法,《外台秘要》给予了补充:“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发于阳者宜攻其外”,要攻它的表邪;“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阴者宜温其内”,当用温热药温其内。“发外宜桂枝汤,温里宜四逆汤”。

病谓中风、伤寒也。有初病即发热而恶寒者,是谓中风之病,发于卫阳者也。有初病不发热而恶寒者,是谓伤寒之病,发于营阴者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合七数,阴合六数也。

1、辨别阳证和阴证的大纲。

2、证侯分析,辨别阳证和阴证的基本原则,发热与无热是本条辨证的关键:

(1):发热恶寒,发于阳。

(2):无热恶寒,发于阴。

3、对发于阴、发于阳的讨论,大概别之有两大类:

(1):病发于阳,指三阳;发于阴,指三阴。(程应等)

程氏说:“发热恶寒者,阳神被郁之病,寒在表而里无寒,是从三阳经为来路也;无热恶寒者,阴邪独治之病,寒入里而表无热,是从三阴脏为来路也。”

(2):病发于阳,指太阳之发热者;发于阴,指太阳之无热者。(方有执等)

方有执说:“凡在太阳,皆恶寒也。发热恶寒者,中风即发热,以太阳中风言…风为阳,卫中之,卫亦阳,其病是起于阳也;无热恶寒者,伤寒或未发热,故曰无热,以太阳伤寒言也,发于阴者,言寒为阴,营伤之,营亦为阴,其病是起于阴也。”

以上两说,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的意见,两说并不矛盾,因为以阴阳辨证,既适用于六经,也适用于太阳。以六经说,发热恶寒的是发于三阳,尤以太阳为切合,因为三阳皆发热,而太阳的热型是“发热恶寒”,阳明的热型是“但热不恶寒”,少阳的热型是“往来寒热”。无热恶寒者,是发于三阴,尤以少阴为切合,因为太阴病有手足温,厥阴病有寒热往来,而少阴病则无热恶寒。虽然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有反发热者,但属于太阳少阳两感之证,非单纯的少阴病。若以太阳而论,则太阳中风起病即发热恶寒,是为病发于阳;太阳伤寒,初起有未发热者,即为病发于阴。

“六日愈”“七日愈”,是疾病预后的推测,乃根据伏羲氏的河图“水火成数”“阴阳奇偶”等推演而来,这种推断,只言一般,亦不是肯定的。

:本条揭示辨别阳证和阴证的大纲。刘渡舟论述颇为详细,《外台秘要》补充治法亦得其要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lkv.com/ways/10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