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副伤寒 > 基本常识 > 特大喜讯新冠状病毒有克星了 >
特大喜讯新冠状病毒有克星了
特大喜讯
新型冠状病毒有克星了
国家中医局发布治疗新冠最新有效方案,这次疫情与非典出奇的一致,中医经方疗法战胜了西医抗生素、激素,《伤寒论》作为抗瘟疫第一经典永不衰老,古方今用是可行的!针对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无论轻证、重症均有效,有效率高达90%!!
分析此方组: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加减而成
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泽泻9g猪苓9g
炒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
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
炙紫菀9g冬花9g射干9g
悉心6g山药12g枳实6g
陈皮6g藿香9g
方义:辛温宣肺平喘,化气利水兼以解表,和枢机,解郁结之法。
麻黄和桂枝配可发汗、麻黄和石膏配清热宣肺平喘、麻黄和杏子配可宣肺平喘、麻黄和白术配可利尿,第一组药物主要治疗邪壅于肺而出现的呼吸道功能障碍,比如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喘促,胸闷等症状,用麻杏石甘汤宣肺平喘。
生石膏量大于麻黄说明此方以清热为主,属表寒小于里热,如果症状以表寒大于里热,比例改变,麻黄大于石膏,比如大青龙汤。若无里热且无汗,纯表寒证去石膏变为麻黄汤。纯里热无表寒属于白虎汤证。
麻杏石甘汤在临床上应用的机会特别多,凡是呼吸道感染性的疾病,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还有年的非典,就是SARS,以及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只要辨证属于壅肺壅盛的,都可以使用。
五苓散重猪苓、茯苓、泽泻三味药主要管利掉废水,通小便,导水下行。白术健脾,可以使津液输布全身,补充缺水的部分,桂枝通化阳气又可解表邪,帮助膀胱恢复气化功能。此方的使用一般来说多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调的水肿,口渴,小腹不适,小便不利,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膀胱气化相对弱的时刻,水液不能及时气化输布,水液过多时,或者误治后,邪气干扰气化功能,口渴饮水,饮水则吐,说明身体不缺水,只是水液代谢失调,不能被身体利用。是否与西医使用退热药汗出伤阳后再输入大量液体有关,中医作为接盘侠遇到的病例大多是被西医处理过的。总之,属于表邪未解,里有蓄水的证候。
小柴胡汤证为少阳枢机不利,经腑受邪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小柴胡汤这张方子,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攻补兼施,寒热同调,温而不燥,寒而不凝。用于发热性疾病。如往来寒热,头疼发热,呕而发热,发潮热,差后复发热,热入血室之寒热交作如疟,这都是《伤寒论》原文提到的小柴胡汤所治疗的热性病。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情绪病,在这种疫情蔓延的武汉,得知自己被感染后的病人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没有看到他们的报道,他们的呐喊我们听不到,余确诊病例,余疑似病例,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焦灼,恐惧,痛苦,绝望中度过,这种心情以目前的医疗资源,保命是底线,如何心理疏导?这种情绪影响下,病情只会加重。小柴胡汤有调节情绪,解郁结,抗焦虑的作用,对病人绝对能起到决定性的积极效果。
射干麻黄汤中以温药为主,配合石膏,即使热证病人也可以使用。射干、紫菀、款冬花都治疗咳逆上气。半夏、细辛、生姜都是降逆逐饮药,适合痰饮多的人。
可以看出这个方子主要方向是辛温宣肺平喘,化气利水兼以解表,和枢机,解郁结之法。正符合这次疫情的病人的情况寒湿郁肺,化热化燥的寒热错杂证候,要使用寒热并重的配伍治疗。并根据证候特点胃脘不适,食欲不振等加大和胃健脾力度,给与山药,陈皮。加枳实助射干麻黄汤化痰,也可助小柴胡汤理气,还具有抗病毒、解热、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蠕动的作用。藿香芳香化浊,解表和中,气候的寒湿因素都考虑进去了,这个药还能抗病毒。想必此方出自高人之手,佩服得五体投地,乱世现英雄。
得闻信息,挑灯夜战,成稿仓促,不详之处请见谅,见我中华,中医再起。
以下内容专业性强,慎入
郝万山教授说过学习经方要学习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和鉴别诊断的思路。有时间的小伙伴们,我详细给大家解读一下这几个经方。
01
麻杏石甘汤
原文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文第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要点:邪气入里化热,壅于肺中为因。肺失宣降作喘,热邪迫津汗出,邪热壅肺则发热,咯吐黄痰,喘促胸闷,鼻翼扇动等呼吸功能障碍的症状。
鉴别:短短的两条原文,张仲景几乎把《伤寒论》中所有的喘症进行了鉴别思考。
主证是汗出而喘
排除无汗出而喘的麻黄汤证。
排除外寒内饮、水寒犯肺的小青龙汤证。
不可更行桂枝汤证
既然不可用桂枝汤,就不是中风兼喘,排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无大热
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腑实腑气不畅,阳明燥热邪气向上迫肺,肺气不得宣降,上逆而喘,里热盛逼迫津液外越汗出。“无大热”,是无阳明里大热,无阳明里大实,并不是说麻杏石甘汤适应症本身不发烧,排除阳明腑实证。
02
五苓散
原文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原文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原文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第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原文第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要点:太阳膀胱蓄水证。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干扰了膀胱气化功能,第二种情况就是太阳之其抗邪于表,膀胱气化功能相对低下,此时饮水过多,就会使水液气化不及时,导致水液内留。
脉浮
指的是表邪未解
微热
指的是表证尚在
汗出
提示太阳中风
小便不利、苦里急
指的是膀胱气化失司、下焦蓄水
口渴
口渴能饮,饮不解渴,或饮水即吐,提示蓄水
心下痞
下窍不通,水邪上逆,阻滞中焦
03
小柴胡汤
原文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正,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原文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第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第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原文第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第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第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原文第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原文第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耳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原文第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合则愈,胃不合,烦而悸。”
原文第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而紧者,与小柴胡汤。”
原文第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第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者,以下解之。”
少阳经证
临床表现:目赤,两耳无所闻,偏头疼,胸中满,胁下硬满,往来寒热,目赤(就是眼睛充血)
少阳腑证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是胆热上扰。胆热上扰,胆火上延,所以口苦;胆热伤津所,津液不足所以咽干;胆热上扰清窍,所以头晕目眩。
舌象和脉象
舌苔是白,或黄燥苔。少阳病的热邪程度并不重,舌苔常常是白的,或者是淡黄的,或者是薄黄的。黄燥苔那是邪入阳明。脉象弦细,弦是血管紧张度高,血管紧张度高一般就会感觉到脉细,或者脉沉紧。沉,主气郁在内,这个“紧”和“弦”是一个意思,提示是气郁的表现。
或见证
或渴,兼见有阳明有热。或腹中痛,是兼见有太阴脾经气血失和,是肠痉挛。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咳。小便不利就是尿少,是少阳三焦受邪,水道不调,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所以就出现了尿少。三焦水道不调、尿少,水邪上哪去了?水邪就在体内产生了,于是水气凌心,就出现了心慌心跳,这就是仲景所说的心下悸,心下悸实际上就是心悸。水邪犯肺就出现了咳嗽。或身微热,是有的人可以兼有太阳表证。
04
射干麻黄汤
《金匮要略》原文:“咳逆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咳喘
寒饮郁肺,肺气上逆
喉中痰鸣
痰气搏结,痰液堵塞喉间
郝万山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出身中医世家,授业于宋孝志、董建华、胡希恕、刘渡舟四位中医大家。
曾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郝教授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郝教授录制的《伤寒论精讲》作为“优才”规定的必读视频,多次列入中医药国家级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项目。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等,并主编及参与编辑多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如《伤寒论理论与实践》《伤寒论校注》等。
郝万山教授秉承严谨的治学理念,借鉴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之长,以《黄帝内经》与《伤寒论》进行理论互参,将中医经典作用于临床,是实现古方今用的践行者。他创立“少阳立论”“情志气化论”等理论和方法,提出“阳郁痰阻,心胆不宁”为焦虑抑郁症的重要病因,对精神障碍性疾病和多种心身性疾病有着显著地临床疗效。此外,郝万山教授擅于运用《伤寒论》经典方剂治疗现代急重症及疑难病,在海内外中医界享有盛誉。
郝老师是海内外中医药传播的领航者,多次在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明之旅》《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及各省市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媒体上,做过关于国学、国医和中医药健康养生的节目,他同时担任了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法国杵针中医学院、马来西亚柔佛州中医学院、捷克中医学院及马来西亚槟榔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同时,郝老师更是利用互联网+时代,构建特色中医传承教学体系的倡导者。他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北京中医药薪火“3+3”工程郝万山名医传承工作站,建立网络直播“郝万山伤寒传承班”精品课。他采用互联网、讲座、面授、侍诊等多种立体传承形式,通过水平认证,择优选拔人才形成梯队,形成由徒带徒的可持续的传承模式,对中医经典爱好者进行学术指导。
__学习《伤寒论》永远不会过时,经方的前景光明,和郝万山老师一起学习《伤寒论》吧。(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郝万山线上《伤寒论》初级班春季招生通知
_了解更多,欢迎